【有效】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胡广乐区长在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区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

胡广乐区长在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大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

                                                                         2023年2月28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2月22日在西安市莲湖区

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胡广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莲湖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体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全面推进九个方面重点工作,经济加快恢复,社会大局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坚持以稳促进、以进固稳,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20.29亿元,同比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6亿元,总量稳居十三区县第一方阵。连续13次荣膺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

——产城融合焕新升级。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积极破解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问题。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完成,大庆智路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业高速增长,文化旅游业、工业、商贸业稳步恢复,二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8.7:71.3。

——营商环境亮点纷呈。坚持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以营商“软环境”培育发展“硬实力”。7项改革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模式”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省上主要领导亲临我区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

——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处置多轮新发疫情,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95%,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坚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不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新增就业20513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0%,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兜底保障更加精准,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轮疫情冲击,我们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把稳住经济大盘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增添经济活力、积蓄发展动能,提升宜居品质、补齐民生短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果。主要做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迎难而上稳大盘,积极应对下行压力

政策供给主动有为。下好“及时雨”,成立稳增长专班和5个重点行业专班,出台《积极应对疫情冲击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六条措施》等6个文件,筑牢经济恢复基础。送好“雪中炭”,在全市率先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招商引资推介大会,制定“8+18”惠企政策,在落实“两个100%”基础上,兑现区级奖补资金3010万元,帮助企业稳定生产、渡过难关。

护链保畅务实有效。成立8个服务专班,走访帮扶企业235户,帮助解决原材料供应、产品运输、上下游衔接等链上“断点”问题62个。聚焦产业链重点环节,争取工业、信息化等扶持资金1.06亿元,航空产业链产值增长20%。2家企业获批第四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我区零的突破。

项目攻坚保障有力。建立每周调度重点项目机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突出问题55个。组建手续办理攻坚队,推行帮办代办“13134”模式,全方位服务项目高效审批、快速落地、尽早开工。市、区重点在建项目分别完成投资84.59亿元、150.57亿元,均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9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农兴路棚改项目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成功发行。

市场主体稳中有增。出台稳市场主体十二条措施,设立助企专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619个。打好“减退缓降”组合拳,兑现减免税费18.5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640万元。设立企业开办服务专区,新开办企业全流程2小时内办结。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26万户,总量突破18万户。

(二)固本强基促转型,经济结构优化向好

主导产业稳进提质。工业稳中有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升,先进制造业产值占比达到59.3%。商贸业复苏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95.92亿元,总量十三区县第一。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广仁寺成功创建4A级景区,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金融业增势良好,增加值同比增长7.0%。推动西高院科创板上市,成为我区首家A股上市企业。

招商引资提速增效。精心编制《产业现状图》《产业招商地图》,策划包装7类59个项目,达成合作项目18个、签约金额134.68亿元。出台扶持政策,打造星级楼宇6幢、星级产业园区3个,盘活闲置楼宇3万余平方米。恒和智系产业园区基本建成,签约浙江文创集团、中建三局城投运营公司等企业11家。全面深化与融通集团合作,融通地产西安分公司揭牌运营,城西区域军产盘活利用进入新阶段。

外资外贸提标扩面。利用外资实现突破,华润万家陕西分公司利润再投1.3亿美元,是全市首家利润再投资的外资公司。引进全球十大私募股权投资咨询公司CVC,新注册外资企业18家。实际利用外资11950万美元,综合排名十三区县第一。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跨境电商业务交易额突破1400万元,蔚蓝国际“五金机电产业外贸聚集区”揭牌。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1.76%。

(三)改革创新扬优势,动力矩阵加速构建

秦创原建设成果丰硕。在十三区县率先开展总体战略合作,“秦创原·莲湖科创中心”成功授牌。设立科创基金,首期规模1.4亿元。获批秦创原LOGO使用授权,区众创空间聚集区入列首批“秦创原总窗口协同创新基地”,“高压高速流体机械联合研究中心”获评省级秦创原重点项目。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1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81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0个,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实现50亿元。R&D投入强度达到3%。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及时公布2022年版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到98.68%,全程网办率达到86.3%,252项高频事项下沉街道办理。推进身份证(营业执照)“一证(照)通办”试点,办事材料压减71.9%,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全省首家推行“周末不打烊”服务,首批推出128个高频民生事项,有效解决“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难题。我区在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交流经验。

南二环金融片区链式发展。厚植金融机构聚集优势,大唐西市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正式运营,陕财投、陕农担、陕再担、光大银行西安分行即将入驻。成功引进陕金资、北京大岳咨询等优质金融机构7家,空天宏远基金签约落户。促成阿联酋投资局(中国)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落地,将发起设立中国陕西——阿联酋“一带一路”能源产业基金,预计一期资金规模100亿元。南二环金融基金孵化基地初具规模。

大庆智路扬帆起航。坚持高起点推动,市级层面成立领导小组,定期谋划推进重大事项、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坚持高标准策划,聘请知名机构编制产业布局、用地调整等系列规划设计方案。坚持高效率实施,完成西电集团、火车西站632亩土地收储,数字出海产业园基本建成,大庆智路板块开发实现良好开局。

(四)系统治理提品质,建管水平全面提升

城市规划深入实施。主动衔接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分区规划。优化轨道站点周边用地,落实“五线”管控要求,核实绿地、公共服务、道路交通等强制性内容,确保用地深度和差异化指标符合规划要求。在现状基础上,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用地增加1245亩,绿地增加2700亩。衔接深化《西安历史城区(明城墙内)保护提升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突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注重补齐设施短板、塑造风貌特色。

城市建设加力提速。更新改造有序推进,制定《城市更新片区年度计划申报工作程序》,农兴路城市更新片区策划方案通过市级专家论证,周家围墙村等4个项目顺利回迁安置,惠及群众942户。基础设施有力提升,3个110千伏变电站扩建投运,新增供电能力15万千瓦。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3条,新增公共停车位1370个。项目风险有效化解,统筹推进23个风险房地产项目,按期交房2213套,4个“保交楼”项目全面复工。

城市管理更趋精细。优化社区配置,拆分9个大型社区,顺利完成新增12个社区“两委”选举和135名社区工作者招录。开发建成城市管理智慧系统,办案效率提升90%以上,全市城管系统法治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新增绿地3.07万平方米、绿道3.5公里,建设提升口袋公园和绿地广场8个,生活垃圾分类“四中心一点”投入试运行。聘请专家团队驻区指导、精准防治大气污染,全年收获优良天数223天,比全市平均值多32天。

城市运行安全稳固。成立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和消防所,动员4287家餐饮场所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为2797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免费安装智能独立烟感报警器。扎实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迎盛会”专项整治,消防安全宣传实现进店入户全覆盖,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汛期亡人事故。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875件,解决信访积案75件。完成3728栋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任务。

(五)人民至上补短板,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居民就业稳岗保障有力。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9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任务的132%。强化援企稳岗,为7033家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资金2903.1万元、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1.3亿元。创新推行“1234”家门口就业服务模式,实现家门口就业6000余人,经验做法受到省上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率先建成全市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区县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及时将防疫重心调整到“保健康、防重症”上,配设发热门诊、发热诊室50个,保障群众就医需求。推动区中医医院委托运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家医工作室91个,打造“5+N”家庭医生团队154个,家庭病床建床558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扩容下沉。

优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校园5所,新增学位4290个。投入1.2亿元,提升55所校园硬件设施水平。新招录教师220人。深化“名校+”建设,3所学校完成“民转公”,庆安高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坚持“五育并举”,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3所。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成果上报国家教育部。

三级养老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建成区级养老机构9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127家,提供养老床位5297张。引导30余家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吸引社会投资2.54亿元,打造省级四星级养老机构2家。常态化开展“养老集市”活动416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长安闾里养老服务示范街区得到国务院督查组充分肯定。

社会保障网络细密坚实。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673套,已投用520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698名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688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物质+服务”社会救助试点。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5535万元,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投入792.3万元,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帮扶项目13个,帮助脱贫户稳收增收不返贫。

顺利完成区残联、集体经济组织换届工作。国家安全、民族宗教、人防、退役军人、兵役、妇女儿童、机关事务管理、双拥、慈善、地方志、侨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六)改进作风强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深入

学习型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法治型政府建设走深走实。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等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常务会议议题事项必经法制审查。区司法局获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全省街道(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强基工程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区召开。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实效。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民营企业制度,举办“莲花奖”表彰大会,弘扬企业家精神,17家企业荣登全省百强榜,4家企业跻身全省民营企业50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600条,认真办理12345市民热线投诉25.3万件、网络留言914件、来信来访340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廉洁型政府建设走向深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扎实开展“守底线、创亮点、我为莲湖争光彩”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出台《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若干措施》,公用经费压缩20%。加强预算管理和重大项目、重点领域跟踪审计。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反馈的59个“城市疤痕”问题完成整改43个,粮食购销领域巡视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刚刚过去的2022年殊为不易,我们咬紧牙关挺过了疫情防控最吃劲的一年,迎来了防控措施的重大优化调整。期间,有太多勇往直前的冲锋队,有太多不知疲倦的夜行人,让人为之动容。这一年,最让人感动的是,102万莲湖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最让人欣慰的是,18万市场主体与政府共克时艰、负重前行,担起稳就业、保民生重任,展现了超常韧性,体现了社会担当;最让人难忘的是,各级领导干部尽责担当、奋战一线,以防控工作的确定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去年11月,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先后确诊多例阳性人员,2000余名群众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舍小家为大家,自觉配合转移至向阳沟隔离点,为尽早斩断疫情传播链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深切感受到,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的广大一线工作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消防指战员和企事业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莲湖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抗击疫情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向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公安民警、志愿者等,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疫情留下的阵痛与压力依然存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产业结构不优,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产业空心化问题较为突出;高质量项目不多,土地利用效率亟待提升;空间布局不够优化,基础设施滞后问题依然突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大气污染防治压力较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尚不充足,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庸懒散慢虚粗”等问题尚未根治,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仍需持续推进。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面对三年疫情的巨大冲击,莲湖人民顶住了压力、化解了风险、渡过了难关。我们在疫情中磨砺,更在疫情中成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从未改变、步伐始终坚实。进入后疫情时代,我们有更加充足的底气和能力,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不确定性。特别是随着国家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全省“三个年”活动、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开年部署,三秦大地吹响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号角,释放了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的强烈信号,创新驱动、内需拉动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中心城区转型升级迎来了诸多新机遇。只要我们锐意进取、抢抓机遇,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标准、思路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必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创莲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市委和区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强力推进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坚定信心、铆足干劲、真抓实干,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莲湖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全区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2%。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干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要坚定发展信心。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我们要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心协力解决好疫情留下的阵痛与压力,切实改善社会预期,全面提振发展信心。

二是要找准发展路径。坚持系统思维、守正创新,学习好、运用好、贯彻好“六个统筹”方法论,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价值协同,纲举目张做好各项工作,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区承载力、竞争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要力求稳进提质。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实现经济整体好转、运行在合理区间。

四是要强化改革创新。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统筹好教育、科技、人才等资源,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汇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五是要坚持真抓实干。始终保持爬坡过坎的紧迫感和奋勇争先的使命感,打破僵化思维,摆脱路径依赖,出真招、办实事,以实干实绩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莲湖落地见效。

三、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把握机遇改革创新,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坚持创新引领。加大与秦创原总平台、总窗口对接力度,强力推进协同创新基地建设,引育一批产业创新人才,建立健全区县级成果落地和转移转化促进服务体系。深化与法士特、航发西控等企业合作,打造“秦创原·创共体莲湖区科技成果加速器”等一批“三器”示范平台。发挥莲湖科创基金作用,加快设立陕西工大科创天使基金,推进大庆智路板块建设,打造科创新高地。抓好倍格官邸、艾米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建设。深化军民一体化协同创新,加速释放融合发展动能。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个以上。

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差异化布局,加强全域产业分工协作,重点打造大庆智路高端智能科创、北院门文商旅融合、南二环现代金融、枣园桃园都市工业四大产业聚集区。坚持集群化发展,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引领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入区发展,打造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协作网络高效的产业集群。坚持生产性配套,发展产品研发、生产设计、电子商务、法律服务、信息咨询、人力资源培训等细分行业,扩大生产性服务业与重点产业的交融、合作和渗透。坚持数字化转型,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培育、平台经济、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等重点工程,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释放数字经济势能。

推动产业升级。坚持“强二优三”,强化重卡、输变电装备等重点产业链,推进“两链融合”“两化融合”“两业融合”,促进都市工业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将文化美学价值融入全域旅游,打造“莲湖街巷文化故事”“莲湖礼物”等特色文旅标识和文创产品,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300亿元以上。创新消费场景,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商圈和街区智慧化、品质化升级,留住“烟火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丰富金融业态,深化银企合作,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金融业增加值实现230亿元以上。

提高发展效益。聚焦西大街、南二环、玉祥门等重点区域,鼓励存量闲置楼宇、老旧厂房改造提升,构建产业招商新空间,争取评定市级甲级写字楼1幢以上,打造星级楼宇6幢、星级产业园区3个。以“亩均论英雄”,开展低效用地调查认定,鼓励企业通过转让出租、增资扩产、自主提升等方式,将传统楼宇、厂房改造为“小微产业园区”。强化园区专业化运营,推行“产业+配套”“平台+生态”等运营模式,促进园区产业聚集发展。

强化招商引资。完善《产业招商地图》,明确招商目录,最大限度减少对接成本。坚持内引外联,旗帜鲜明鼓励支持本土优势企业深耕莲湖、发展壮大。突出精准招商,积极参加丝博会、投洽会、进博会等经贸活动,以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招引含金量大、含绿量足、含新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携手五大行、驻外办等机构,梳理目标企业拜访册和路径图,强化土地、金融等资源要素保障,提高招商针对性和成功率。创新合作模式,力促国际健康城、桃园二坊等大体量项目签约落地。全年实际引进内资46亿元。

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区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水平。推行“管委会+产业园区+平台公司”发展模式,汇聚要素资源。探索开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自主改革,做细做实“小切口”改革事项,让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加强对外开放,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外仓建设,鼓励企业出海抢单,培育引进外贸市场主体15家以上。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500万美元以上。

(二)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切实提升城区承载力

优化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引领、设施先行、产业支撑、项目带动,落实《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优化“三轴、三带、四区、五核”空间布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推动城区“瘦身健体”。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业、低效市场、传统物流等功能与设施,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植入,构建一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入西咸一体化,衔接毗邻区和开发区,打造一批协作配套、联系紧密、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单元和生态圈。加快腾迁火车西站、五三三二期库区等低效用地,拓展发展空间。

推进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农兴路片区、西仓园区更新改造,完成延长石油精密西区棚改、西十里铺村城改、西仪102棚改等3个项目、1558户群众回迁安置。因地制宜实施微更新微改造,强化设施嵌入、功能融入、文化代入,提升城市品位。启动丰收路铁路涵洞提升改造,新建改扩建慕林街、创新路、八家路等3条市政道路,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个以上。加快330千伏中心变和4个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提前排查供热设施隐患,让群众安心度夏、温暖过冬。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生态环保、应急、公共卫生等领域应用,促进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加快项目建设。深入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坚持领导包抓、专班负责、定期调度机制,抓好项目谋划、招引、建设、服务,构建项目建设“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良性循环格局,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聚焦5条重点产业链和支柱产业,谋划一批具有强引领性和高成长性的新项目好项目。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投向,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燃气管道老化更新、停车场建设等领域,策划储备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全力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着力解决项目用地、融资需求、手续办理等问题,确保新建项目一季度开工50%、二季度开工80%、三季度全部开工。实行“落地项目全程代办、在建项目包抓推进、投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确保恒和智系产业园、“三馆”、第三学校等项目如期建成投用。

(三)真诚服务做优环境,切实提升城区竞争力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优营商、激活力、促发展二十条措施》,打造“五心”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审管联动”3.0版制度,搭建信息平台,规范审管协同联动机制。做实做细企业开办、注销等数据监测分析,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精准服务。延伸政务服务触角,在重点产业园区、星级楼宇、特色街区设立政务服务驿站,送服务上门。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拓展“周末不打烊”服务范围,更好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加强数字化改革,推广“四电”应用。创新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构建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发挥“莲花奖”示范效应,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亲清统一的政商环境。

构建一流人才环境。以“保姆式”服务招才引智,完善人才薪酬待遇、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保障措施,让一流人才获得一流待遇。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更加开放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育机制,策划更多青年英才支持项目,评价确定地区优秀人才和实用储备人才1000人以上。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到企业兼职。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各类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

打造一流市容环境。推进城市管理一网统管、智慧化升级,健全清扫保洁质量评价体系,加大违法建设、占道经营巡查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市容市貌,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流程闭环体系。坚持见缝插绿、匠心植绿,新增提升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开展市政道路、城市照明、道路围挡等设施排查整治,保障市政设施安全运行。

营造一流生态环境。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精准治理,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严控“两高”项目准入,推进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领域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光伏、储能、氢能等“双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新建集中式充换电站5处、新能源充电桩100个。

(四)以人为本利企惠民,持续提高群众获得感

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坚持减负担稳存量,严格落实“减退降缓返补”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整治,用真金白银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加快实现“个转企”“小升规”。坚持优服务扩增量,健全市场主体梯度培育体系,推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智办秒批”,开展“业务帮企、技术助企”系列活动,塑造信用环境,扩大市场主体规模。坚持稳岗位防变量,完善用工制度与政策体系,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消除市场主体用工烦恼。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以上。

促进居民群众就业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56万人以上。深化“1234”家门口就业服务模式,帮助实现家门口就业5000人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强力根治欠薪,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创业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300万元以上,放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围绕“强基、扩中、提低、调节”,健全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机制,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筑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落细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支持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600套。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工作。强化产业项目建设和消费帮扶,助推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

(五)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持续提高群众幸福感

建设高水平卫生体系。优化发热门诊布局,加强医药物资统筹保供,倡导全民疫苗接种,提升重症救治能力。积极策划卫生健康项目,完善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开工建设区疾控中心,大兴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月底前投用。增加优质资源供给,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家医工作室10个,家医签约服务团队达到160个,实现重点人群全覆盖。推广专科联盟和紧密型融合式医联体合作,发挥牵头医院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专科共建、技术指导和业务帮扶,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医疗服务水平。

建设高效率健身体系。强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提高居住区健身路径覆盖率,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发展武术、足球等户外运动,开展全民健身示范活动10场以上,建成莲湖公园全民健身园区,打造特色体育品牌。创建全市足球特色区县,莲湖足球运动公园建成开放。深化体医体卫融合发展,加强科学健身指导,让“运动是良医”成为共识。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培育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启动益新中学搬迁。推进紧凑型“名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第三批新优质成长计划,培育“新优质学校”9所。深化教育改革,做好“民转公”和“双减”工作,创设更多精品课程,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常态化开展食品、消防、用电、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防范校园安全事故发生。

建设高品质养老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进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老年人助餐服务覆盖率达到70%。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基本养老服务,推进爱迩德医养综合体、商运普康颐养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改造区虚拟养老院,普及“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为高龄、重残、特困独居老人安装智能关爱设备230套以上,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发挥区养老产业协会作用,以“五化引领”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建设高层次文化体系。延续文化根脉,保护历史遗存,加快北院门、大唐西市、大庆路沿线等区域更新提升,创建更多历史文化、丝路文化、工业文化特色品牌。展示文化魅力,实施文物活化利用工程,建设更多新业态复合文化展示场所,让文化成为生动代言人。坚持文化惠民,扩大“全国武术之乡”知名度,开展惠民演出135场,打造城市书房5个,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六)夯实责任筑牢防线,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强化信访矛盾源头综合治理,落实“一案一策一责”,着力化解一批信访积案。深化“雪亮工程”“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积极创建“枫桥式派出所”“智慧安防小区”“郝世玲式社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织密安全生产网络。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确保安全责任零缺位。强化“隐患就是事故”意识,持续开展消防、燃气、危化品、建筑、交通、旅游等重点领域大排查大整治,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应急管理专家库,完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相关任务,争创国家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广泛开展安全常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发挥9个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和消防所末梢作用,实现“平战结合、分级分类、三级联动”,从源头上减少风险隐患。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加快集成各领域监管平台,提升应急管理一体化、智慧化水平。规范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标准,加强企业、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共训共练、救援合作机制,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救援队伍全覆盖,提高应急队伍专业处置保障能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常态化开展“清楼扫院行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遏制新增违规举债,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守住不发生政府债务风险底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新增放心消费示范企业、示范店10家以上,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扎实推进“保交楼”行动,推动问题项目实质性复工,打赢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深入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提升房屋安全水平。

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统筹推进国防动员、粮食安全、民族宗教、残疾人、双拥、兵役、人防、地方志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务、慈善等事业发展。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抓落实、转作风、提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深化依法行政。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巩固拓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健全新形势下法律顾问管理机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及监察、审计、司法、社会、舆论监督。

(三)提升政府效能。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效率提升。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浓厚“凭实干立身、用实绩说话”氛围。

(四)守牢廉洁底线。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纵深推进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确保风清气正。

在此,我们承诺,今年将着力抓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开展招聘活动不少于8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8万个以上。二是莲湖第三学校秋季投用,新增学位1800个。三是区中医医院投入运营,设置床位243个。四是完成58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五是新增“周末不打烊”政务服务事项120项。六是新建群众健身房2个、全民健身路径9个、健身绿道3公里。七是新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家,提升改造社区养老服务站15家,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00张。八是建成莲湖第一公办托育中心,新增普惠托育机构2家、托位100个以上。九是110千伏坊城变投运,解决210户高压用户、2.3万余户居民用电需求。十是建成应急避难场所11个,提升社区紧急救援站50个,安装电瓶车集中充电桩100组以上。

这十件民生实事,是我们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向市民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我们将全力以赴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努力让市民群众满意!

各位代表!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加快打造经济总量千亿级西安核心城区,为莲湖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现代化主城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