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莲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区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

《西安市莲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4日

                                                  西安市莲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4

一、“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4

二、“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7

第二章 总体要求..................................................................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主要目标.................................................................. 10

第三章 重点任务................................................................. 12

一、建设高效高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2

二、打造扎实完备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14

三、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 16

四、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 19

五、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

六、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21

七、强化发展支撑.............................................................. 22

第四章 保障措施................................................................. 24

一、加强组织领导.............................................................. 24

二、加强政策保障.............................................................. 24

三、加强监测评估.............................................................. 24

西安市莲湖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西安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西安市莲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健康莲湖行动实施方案》等,结合西安市莲湖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为2021—2025年,规划范围为西安市莲湖区辖区。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十三五”期间,全区不断加大卫生投入,全区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医改实现突破性进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主要指标和目标完成情况较好,各项改革有序推进,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一、“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全区常住人口数由2015年的82.9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101.09万人,出生率由2015年的7.3‰提高至2020年的8.28‰。截至2020年初,孕产妇死亡率降低至0.01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提高至96.55%,产前检查率提高至98.92%,妇幼健康保健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得到明显提升。

(二)新冠肺炎疫情顺利应对。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和全区常态化防控,建立扁平化战时指挥体系,建立23项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常备流调、核酸采样等6支队伍。组织动员全区1086名干部下沉社区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人物同防,严守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和进口冷冻食品三道防线,对重点人群、冷冻食品、市场环境全部进行核酸检测,严防疫情输入风险。

(三)卫生资源总量大幅增加。截至2020年初,全区医疗机构总数达508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64家,民营医疗机构444家。与2015年相比,全区医疗机构床位数由7206张增长到8788张,注册护士由5271名增长到6363名,执业(助理)医师由3780名增长到4703名,卫生技术人员由11071名增长到13244名,全区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27.2915万人次,与2015年相比增加116.6218万人次

(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初,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90%,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68.78%,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81.57%,高发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适龄儿童“七苗”合格接种率均达95%以上,母婴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抗病毒治疗率达8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66.9%,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诊治工作覆盖率达100%。出血热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重大疾病防控水平明显提高。

(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推行卫生健康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围绕服务和管理两个“轴心”,将全区9个街道办事处、131个社区分别划分为管理片区和管理网格,医疗、公共卫生、康复、养老等资源在网格内整合,通过增加优质资源供给、创新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做实做细家医签约服务、强化监管体系建设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职工收入,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履约率明显增长,辖区医疗机构运行规范有序。以莲湖区环城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与2018年相比,2019年门诊服务人次增长65.61%、入院人数增长9.21%、出院人数增长10.35%。全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社区医院,卫生健康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得到国家和省级、市级高度认可,医改工作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

(六)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覆盖率达100%,中医药服务提供率达73%,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成立莲湖区中医药协会,加强中医药诊疗推动和中医知识普及。逐步构建以区中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辖区中医诊所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显著提高了中医药服务能力。

(七)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加强全区卫生健康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与省、市业务平台互联,打造了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家医签约、药品集采、机构监管等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化平台。配备3台云巡诊车、10个智慧健康小屋和160个家庭医生服务云巡诊箱,为居民提供便利化、个性化、智能化、即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提升了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水平。2020年被省卫健委确认为“全省基层信息化建设示范区”。

二、“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区加速追赶超越、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化主城区的关键时期。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历史机遇。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从单纯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这些理念为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政策保障。5G、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创新卫生健康服务形式、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效率、改善卫生健康服务体验提供了全新可能。

同时,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低龄化趋势,公共卫生安全的危险因素不断增加,公共卫生体系短板更加凸显。作为老城区,全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医疗、康复、护理、保健及长期照护服务等需求日益增长。健康服务将更多倾向于需要长期管理干预的慢性疾病,迫切需要调整全区卫生资源的布局、医学服务理念和健康产业战略发展方向。

(二)主要问题

一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基层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服务能力不强,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学历及专业分布不均衡,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依旧存在。二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尚不健全。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相对滞后,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不稳定,疾控人才梯队后劲不足。三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不彻底。“三医”联动、协调推进机制不健全,重医轻防现象仍未扭转,分级诊疗成效不显著。四是健康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建设对发展需求的预见性不足,缺乏顶层设计,缺少统一规划。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区情,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健康莲湖建设为抓手,以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为着力点,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为根本目的,促进卫生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全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奋力谱写莲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人民至上,健康优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党政主导,密切部门协作,强化社会参与,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持续增加优质、高效、便民、均衡、完整的卫生健康资源供给,切实维护和保障每一位居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共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成果和红利。

(二)坚持预防为主,夯实基础。坚持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强化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发挥在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方面的作用。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资源下沉,密切上下协作,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三)坚持统筹协调,深化改革。统筹各方资源,健全部门协作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格局,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政策协同和制度创新。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推进预防、医疗、康复、教学、科研协同发展,切实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质量、效率和效益。

(四)坚持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优化不同区域、层级、专科、功能间的医疗卫生资源结构,推动形成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协调发展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立与城区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健康莲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全区市民群众享受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理顺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加快硬件建设及人才招聘,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基本均衡,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创新医疗服务供给方式,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医联体牵头医院、专科联盟等资源优势,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卫生健康服务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方面的独特作用,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健康服务工作实现新跨越。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支持社会力量发展高质量、专业化、个性化医疗服务。有序发展前沿医疗服务,推动多业态融合。

主 要 指 标

领域

指 标

2020年现状

2025年

目标值

属性

健康水平

1.平均期望寿命

80.9岁

≥82岁

预期性

2.五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

15.27/10万

≤13/10万

预期性

3.五年平均婴儿死亡率

2.75‰

≤5‰

预期性

健康生活

4.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

17.9%

≥25%

约束性

5.产前筛查率

99.01%

≥95%

预期性

6.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98%

≥98%

预期性

疾病防控

7.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5%

≥95%

约束性

8.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68.78%

≥70%

约束性

9.肺结核发病率

50.5/10万

≤55/10万

预期性

健康服务

10.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3.7人

4.63人

预期性

1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4.64人

6.50人

预期性

12.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6.4张

8.41张

预期性

13.每万人全科医生人数

2人

≥4人

约束性

14.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2个

4.8个

预期性

健康保障

1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

≤28%

约束性

16.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

-

70%左右

预期性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一、建设高效高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理顺公共卫生管理体制

强化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完成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区疾控中心大楼建设,提升区疾控中心流调溯源、现场调查处置、实验室基本检验检测能力。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疾控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长效机制,稳定疾控队伍。

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优化区疾控中心机构职能设置,完善以疾控机构为主体,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的疾控网络。落实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加强传染病专科门诊建设,提高医疗机构的传染病哨点监测能力。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夯实医防协同的基层基础。

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与救治。实施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持续推进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精准防控,密切关注全球传染病动态,积极防控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

提高免疫规划服务质量。加强免疫规划接种门诊建设,全面实施接种门诊智慧化管理,建立覆盖所有预防接种单位的网络体系以及面向服务人群的网络服务端,实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确保接种安全,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工作效率。

提升慢性病科学防控水平。全面落实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发现。实施重点慢性病干预计划,强化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疾病的防治。

强化精神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促进。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充实精神卫生专业队伍,提高基层心理服务能力。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常见精神障碍患者识别管理,建立重大灾害及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增强大众心理保健意识,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

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大力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加强源头治理,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推进健康企业示范建设,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提升企业健康管理能力。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

加强地方病防治。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原则,消除碘缺乏危害。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和参与防治工作的主动性。

(二)提升城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明确成员部门职责。动态修订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坚持区、街道联动,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常态化医疗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完善医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信息化建设,探索多部门相关信息的协同共享机制。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跨机构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网络;建立健全症状监测系统,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哨点布局。

提升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落实分级、分层、分流的应急医疗救治机制。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公共卫生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征用等机制,提高平战快速转化能力。

(三)提升综合监督执法效能

精准把握《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实施的新机遇,全面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放管服”改革,切实强化依法行政和依法执业。

加强监管与综合执法。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执法效能。健全职业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增强职业健康执法能力,强化中医药服务监管和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加强科技手段在执法中的应用。

专栏1: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完成迁建区疾控中心。

2.建成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二、打造扎实完备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一)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改善基层医生执业环境和服务条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达标、功能分区合理。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住院服务能力建设,配齐医疗设备,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优质服务基层行”的基本标准进行提升,全面开展社区医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二)进一步发挥家庭医生守门人作用

坚持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为签约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包,将家庭医生常规服务与医养服务有机结合,适应老龄化发展需求。加大家庭医生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职业晋升通道,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

(三)加强区域紧密型融合式医联体建设

科学合理制定紧密型融合式医联体建设规划,强化各部门、医联体内部各机构之间的协作关系,加强医联体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政策,落实绩效考核,为紧密型融合式医联体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

(四)加快家庭病床设置试点

扩大设床病种范围,加快信息化建设,引入智能化管理、专业化服务,规范开展床位建设和服务。积极鼓励引导养老服务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拓展家庭病床内涵。

专栏2: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重点工程

1.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优化调整医疗资源功能布局,将医疗卫生机构用房建设纳入莲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解决区人民医院、区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区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北院门西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院门庙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兴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业务用房问题,在西关街道、桃园路街道、枣园街道辖区规划设置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提升基层基础医疗设备。以“优质服务基层行”为抓手,对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标准和评价指南,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住院服务能力建设,增加床位配备、更新诊疗设备、保障药品供应、改善就医环境。加快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丰富养老服务供给。

3.实施强基创优提升行动。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按照人口分布,每个街道办事处或3—10万的居民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区人口较多的街道适时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服务覆盖不到的,在服务人口为0.8—1万的居民区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鼓励辖区二级(含)以下企事业单位医院(门诊部)、高校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4.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2年,“5+N”模式家医签约服务团队实现全区重点人群全覆盖。加强现有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严格退出机制。建立以家庭医生签约质量为核心的公共卫生经费考核体系,重视履约率。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每阶段团队任务考核重点,严格兑现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运用于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

三、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

(一)完善生育和家庭发展政策

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相关生育制约措施,深化人口服务管理改革,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婚、产假和陪产假制度,为群众生养子女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全区出生率稳定,人口总量保持增长。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对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等,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政策。认真做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帮扶关怀工作,确保经济扶助、医疗保障、养老扶贫等帮扶政策落实。持续推进健康家庭示范建设。

(二)提升妇幼和儿童健康保障水平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2022年完成莲湖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搬迁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改善业务用房。增强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渠道,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的保健与临床融合机制,持续强化孕产妇保健服务,控制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深入开展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妇女疾病防治,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

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贯彻落实《莲湖区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力量,大力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加大公办和普惠制照护机构建设力度,建设西安市莲湖区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到2025年,建成13个婴幼照护服务星级示范机构,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伤残病等重点婴幼儿接受照护指导率达到98%以上,多元化、全覆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积极干预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疾病因素。以公共卫生服务为抓手,发动儿童青少年和家长自主参与健康教育。在全区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及干预工作,以近视、龋病、肥胖防控为重点开展综合干预。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完善视力档案。

(三)优化老年人健康服务

构建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会支持和生活环境。优化老年人就医环境,从老年友善文化、老年友善管理、老年友善服务、老年友善环境等四个方面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初步建立起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服务体系。统筹考虑老年人保健—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综合性、连续性健康需求,加强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性病健康管理,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和痴呆患病率。多渠道增加专业康复护理机构,加强老年人用药指导,建立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处方制度。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体系,重视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

卫生健康部门与民政部门要建立医养结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协议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支持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

(四)完善残疾人医疗和康复服务

积极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严重遗传性疾病、特定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的检查并提出医学意见。着力防控疾病致残,加强康复服务。

(五)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

落实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六)持续保障脱贫人口健康

巩固健康脱贫成果,继续改善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持续改善医疗条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签约率和服务能力。

(七)实施全民健康行动

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扎实推进健康莲湖建设,以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延长健康寿命为发展目标,实施全民健康素养行动。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合理膳食、全民健身等专项行动,构建起成熟的全民参与体系,扎实推进健康细胞示范建设。

专栏3: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建设项目

1.鼓励依托社区、幼儿园、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公办托育服务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综合托育服务机构。

2.自2021年起,妇女两癌筛查目标人群“两癌”筛查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四、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

(一)挖掘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

坚持中西医并重,以中医优势专科专病为重点,培育建设临床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大力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按照二级甲等标准,加快推进区中医医院建设,推进中医药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

(二)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加强中医医联体、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均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能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三)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鼓励家庭医生团队开展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

(四)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

实施中医药人才“十百千万”工程,培养一批区域名中医药老专家和名中医。鼓励辖区内各高校开设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相关课程,挖掘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支持中医住院医师、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名中医评选和学术继承工作。挖掘整理民间特色中医诊疗、传统医药技术,整理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推进成果转化应用。

专栏4:中医药发展重点工程

1.中医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区中医医院建设,将区中医医院建设成二级甲等医院,开展医疗质量控制提升行动。

2.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能力培训,加强中医药人才专业培养,提升基层中医能力水平。

3.实施“治未病”工程。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融入中医药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个性化服务包中,融入慢性病监测和社区健康服务,针对重点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干预、健康管理,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

4.加强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开设中医药健康服务、中药产业相关课程,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五、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加快三医联动改革

结合辖区实际,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力推动基本药物制度落地落实。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推进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医用耗材在医疗机构使用。稳步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落实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总药师制度试点,推动服务管理模式转型,促进合理用药。

(二)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进一步丰富卫生健康网格化内涵,合理配置各类资源,优化紧密型医联体内部运行机制和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患者有序就医。

(三)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把党的领导融入公立医院治理的各个环节,加快完善医院治理体系,统筹落实政府办医职责,严格落实对医院的监管职责,合理界定政府监督职责和医院自主运营管理权限。健全医院运营和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以民主管理、医院质量管理、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培训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制度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制度体系。

(四)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加快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卫生、医保、医疗、监管等方面互融互通。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持续探索互联网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药品供应保障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

六、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一)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

推动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制造的有机融合,推动健康产业与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更多医疗健康新业态,构建“医、养、健、智”四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链。

(二)拓展健康产业发展空间

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健康产业信息统计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为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鼓励发展基因检测、移动医疗等新型服务模式,促进健康产业多维度发展。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以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诊后护理等医疗领域融合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一步开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在线监测、家庭监测服务,逐步实现患者居家康复,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复诊服务。

七、强化发展支撑

(一)建强专业人才队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取校园引才、定向引才、柔性引才等方式,多措并举,广开渠道,积极引进各类卫生人才。

加强对基层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的日常培养,鼓励和支持社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常态化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升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订单式社区老年照护以及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培养。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落实“两个允许”。强化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对公益任务重、承担科研教学任务的公立医院适当予以倾斜,内部分配向关键和群众急需岗位、业绩突出的医务人员倾斜。

(二)加快发展智慧医疗服务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建设智慧医院。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支持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自助机具、线上服务、移动终端等多种途径,优化线上线下支付流程,改善结算模式,解决支付堵点问题。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与医保、商保、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多种在线支付方式。加快有关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联通共享,拓展在线支付功能,推进“一站式”及时结算,为就诊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三)推动医疗大数据推广应用

鼓励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强应用支撑和运维技术保障,打通数据资源共享通道。在健全医院评价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医疗机构监管等方面综合运用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会网络公共信息资源,完善疾病敏感信息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和动态分析全人群疾病发生趋势及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等公共卫生风险,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把卫生健康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规划落实。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强政策联动,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规划落实,加快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区卫健局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对接联系,牵头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强化规划落实,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加强政策保障

完善政府卫生健康领域财政投入机制,保证财政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多元化、多途径筹集资金,确保各类卫生建设项目、设备配备所需资金落实到位。全面落实社会办医各项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健康服务。做好与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其他卫生专项规划等规划(标准)的衔接,保障医疗用地。

三、加强监测评估

完善规划中期和终期评估制度,定期对规划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开展全面评估,监督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实施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并列入本单位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本规划实施中期,将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并对目标任务进行调整。规划期满后,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