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胡广乐区长在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区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直属机构,西安大兴新区(土门地区)管委会各部门:

胡广乐区长在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大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

                                                        2022年3月28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3月23日在西安市莲湖区

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胡广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较好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连续12次荣膺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在全市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中实现“六连优”。

过去五年,是莲湖发展质量大幅提升的五年

我们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坚持稳中求进、主动作为,加快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2021年突破830亿元,达到2016年的1.3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08亿元,稳居全市区县第一方阵。投资拉动支撑强劲。签约国际健康城等项目116个,投资金额超过2500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08个,完成投资681亿元,大唐西市丝路文旅小镇创建经验在全国推广。发展效益成色更足。单位GDP能耗下降24.1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816元,较2016年增长43.8%。

产业升级取得新成效。文化旅游业提质增效获评“陕西文明旅游区县”,位列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第三名。工业提档升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8%,先进制造业产值占比超过60%。商贸业提标扩容。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突破20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6亿元,稳居全市前列。金融业提速赋能。倍格生态等3家企业挂牌上市,陕财投等3家省属金融机构签约落户,南二环区域性金融中心雏形显现。二、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1:69,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创新驱动塑造新优势。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建立推进秦创原成果落地和转移转化“1+1+N”服务体系,建成西安科技大市场莲湖分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2个,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达到216亿元。科技创新基础更加稳固。培育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6家,较2016年增长7.9倍。创新创业载体聚集发展。引进京东云等品牌众创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31个,孵化企业、项目1680个,带动创业就业2万余人。

过去五年,是莲湖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五年

我们以“迎全运”为契机,坚持补短板和提品质双向发力,一批城市建设短板问题得到解决,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投用,宜居宜业的城区环境不断提升。

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板块开发成效显现。大兴新区、土门地区综合改造加速推进,利君制药等25家工业企业完成搬迁,腾迁土地1428亩,102个项目竣工投用。市政配套日益完善。新建公共停车位5950个。改造提升公厕320座、垃圾压缩站17座,建成全省一流的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和“四中心一交通路网更加通达。新建扩建红光路等市政道路16条,打通红庙坡路、桃园北路等“断头路”11条,星火路占道多年的12座高压铁塔成功拆除。

城市面貌显著提升。更新改造加力提速。高标准改造老旧小区350个、背街小巷185条,架空线落地117公里,总量均位居全市第一。顺城巷(安远门——尚武门段)棚改等6个项目完成征收,金家堡城改等12个项目回迁安置,土门“四村”、红庙坡村城改等项目安置楼逐步交付。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在全市率先启动城管领域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数字化城管平台实现“多网合一”。累计拆除违建240万平方米,整治提升建筑物外立面478栋,夜景亮化楼宇626栋。全域绿化深入推进。新建绿地广场16个、绿道19.13公里,新增绿地84.71万平方米,高标准打造陇海线铁路文化主题公园,北大街、冰窖巷、西北一路获评全市十大“最美街道”“最美街巷”。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21台驻军燃煤锅炉拆改、459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清理取缔不达标汽修企业157家、“散乱污”企业73家,建筑工地实现联网规范监管。完成西联供热“煤改气”工程,年减煤18万吨。居民“煤改洁”56159户,实现散煤动态清零。2021年收获优良天数263天,较2016年多87天,PM2.5、PM10、优良天数三项市考指标全面完成。水土污染防治稳步推进。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圆满完成,获评“全国表现突出集体”。

过去五年,是莲湖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紧扣民生改善和基层治理,全面发展各项社会民生事业,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强区建设,新建改扩建莲湖区第一学校等校园17所,新增学位15120个,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48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95%,在全市率先实现省级标准化高中全覆盖。启动“三馆”建设,街道、社区文化站所实现全覆盖,获评全国武术之乡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家庭病床”试点,“5+N”家庭医生团队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9%,区公共卫生服务大楼封顶,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成区残疾人创业孵化服务中心,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顺利完成清真寺阿式建筑整改工作,我区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代表,赴京参加建党100周年纪念活动。

民生服务高品质保障。累计新增就业871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创新打造“多元一体化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获评全国根治农民工欠薪先进单位。建成交付保障性安居工程1.1万套,租赁型保障房入住8392户,发放租金补贴1030.86万元,住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在全省率先试点“嵌入式”以床养老模式,区养老服务中心投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成功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虚拟养老院”模式受到《人民日报》关注。累计发放低保金3.8亿元,困难群众应保尽保。顺利完成对口周至县、山阳县帮扶任务,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社会治理高水平推进。顺利完成第七届社区“两委”换届,打造“双一千”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7个。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建设平安莲湖,被授予“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和全省首批“平安铜鼎”。推行“五色信访”模式,连续四年获评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荣获市级食品安全A级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安全生产三个责任清单,建成社区紧急救援站150家,连续八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过去五年,是莲湖政府建设不断深化的五年

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关键一招,持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纪律约束转变作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放管服”改革亮点纷呈。建成全省一流的区级市民中心,进驻事项突破1000项,办件量超过270万件。落实市级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事权108项。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140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60%。探索推行“集成快办”“全区通办”等模式,4项改革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10.63亿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3亿元。全区在册市场主体达到16.5万户,是2016年的4.7倍。

法治政府建设结出硕果。完善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意见等制度30余项,全区机关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七五”普法圆满收官,社区法治“1133”模式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行“府院联动”、容缺受理等举措,妥善化解4个烂尾楼项目和汉城壹号遗留问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建议和提案728件,办结率100%。3个项目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成功创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街道体制机制改革,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制定社区事项“三个清单”,建立“三岗十八级”薪资体系,顺利通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结项验收。八家区属国有企业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016年的3.6倍、5.68倍,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纳入省、市转移支付保障范围。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干部队伍作风持续转变。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幅提升。持续纠治“四风”,开展重点工作、重点领域专项审计160余项,办理网民咨询、投诉22.7万件,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信息4.7万条,政府工作更加规范透明。

顺利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安全、防震减灾、人防、退役军人、兵役、妇女儿童、机关事务管理、双拥、慈善、地方志、侨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莲湖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为难忘的一年。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较好地经受住迎全运、稳增长、防疫情等大事要事的多重考验。特别是岁末年初,我们遭遇了一场异常严峻复杂的重大疫情。全区上下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抗疫硬仗。我们坚持生命至上,主动出击、提级管理,区级领导下沉街道扁平指挥,建立“链长”制争分夺秒救治确诊病例,205名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我们坚持严防死守,科学划定6个管控区、57个封控区,设置32个隔离酒店,集中隔离5843人,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我们坚持重点攻坚,打好旭景新港、西航学院沣惠校区转运隔离攻坚战,加强城中村、冷链冷库等关键部位风险管控,及时遏制疫情扩散。我们坚持统筹保障,累计设立9家定点医院、96个保供点,配备93辆送医爱心车,组建306支代购队,免费发放蔬菜53.6万份,群众生活、就医基本需求有力保障。我们坚持全民动员,5.5万名白衣天使、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服务保障人员舍小家为大家,逆风而行、昼夜奋战,同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疫篇章。

在抗疫最艰难的时刻,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组及省市专家深入疫区、现场指导,为我们提供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兄弟市县、社会各界守望相助、捐款捐物;百万莲湖市民足不出户、共同防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同舟共济的真谛。对此,我们深怀感激、永远铭记!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区累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市级表彰奖励97项,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奋斗的历程让人难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和企业单位,向关心支持莲湖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向为抗疫作出突出贡献的医护人员,向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下沉干部、志愿者等,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项目接续不足,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基础配套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一些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公共服务质量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发展展望

今后五年,是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的关键时期。科学分析未来五年发展面临的形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

莲湖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诸多重大战略叠加,支撑发展的各类积极因素持续释放,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秦创原等一批重点工作加速落实。特别是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必将为中心城区带来项目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诸多机遇。

莲湖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兑现期。一批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兴新区、土门地区综合改造成果加速显现,大唐西市丝路文旅小镇等一批产业项目陆续建成投用,华为云联合发展中心等创新型项目落户莲湖,国际健康城等片区项目梯次推进,高质量发展基础越打越牢,项目支撑发展效应加速兑现。

莲湖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攻坚突破期。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形势增加了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土地等资源要素更加趋紧,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要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必须进一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突破发展瓶颈,攻坚发展难题,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根据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紧紧围绕“六个打造”奋斗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化主城区,奋力谱写莲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确保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强二优三”战略取得实质性突破。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市场主体达到23.5万户以上。

——产业升级取得新成效。1+3+3+1”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规模,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6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超过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0亿元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实现240亿元,5条标志性重点产业链全面成势。

——城市更新开创新局面。抢抓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机遇,到2026年,片区开发取得新进展,6个城中村完成提升改造,在全市城市更新工作中作出示范、走在前列。59个“城市疤痕”项目问题得到解决,现有城棚改项目全部回迁安置,老旧小区做到应改尽改,城市品质明显提升。

——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到2026年,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水土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新增提升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0%

——共同富裕开启新征程。到2026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万元以上。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充分均衡优质,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市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实现以上发展目标,全区上下要在三个方面形成共识:

要在贯彻“一个理念”上形成共识。新时代新阶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逐年落实“十四五”规划,在稳的前提下积极进取,加快产业升级,培育新兴特色业态,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在能级和效益上实现新跨越。

要在抓好“两个重点”上形成共识。抓改革创新才能赢得未来。要紧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机遇,重点推进“三五三”举措,努力打造科技创新成果在城区转化落地的新样板;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和催生市场经济活力。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全力以赴破解各类难点堵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产业等重点领域和城市更新等重大机遇,抓策划包装、抓招商选商,掀起全区项目大干快上新热潮。

要在确保“三个坚持”上形成共识。要坚持生态优先。紧盯“双碳”目标,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坚决遏制、清退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企业,推进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要坚持为民服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推进改革、解决矛盾。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和监督,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揽,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聚焦全市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更加过硬的工作作风,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左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抓项目稳投资,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全面实施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行动,围绕“四个一批”大抓项目,强化经济增长支撑,促进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

加快建设一批。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加快推进18个市级、75个区级重点项目,确保国际健康城、悦邦新百年等产业项目年内启动建设,枣园北路拓宽改造等5个民生项目6月底前竣工,59个“城市疤痕”项目再整改10个以上。全年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

加快征收一批。畅通容缺办理、文勘前置、并联审批等绿色通道,加快前期项目转在建,确保桃园三坊、民航西关基地棚改等8个项目年底前启动征收,推动红光路南侧综合改造等大块头项目落地实施。

加快签约一批紧盯重点项目落地,逐个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加强与中冶九铝、新加坡GIC、香港置地等企业洽谈对接,力促红庙坡TOD总部经济、桃园片区商贸服务聚集区等一批大体量项目6月底前签约落地。

加快储备一批。围绕产业链、城市更新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托育养老项目,全年策划包装项目20个以上,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为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快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二)抓招商增后劲,培育持续发展新动能

积极开展精准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着力招引含金量足、含绿量多、含新量高的大企业、好项目,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坚持招大引强。采取招商“链长”模式,聚焦链主企业和项目,全年赴外招商不少于20次,引进投资规模大、税收贡献多、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4个以上,有效提升区域发展潜力。力争引进总部企业2家,50亿级项目1个、10亿级项目2个,实际引进内资23.4亿元、利用外资1.08亿美元。

坚持招新引优。制定新兴特色业态招商地图,推动中金昆仑绿色低碳、空天院等项目签约落地。深入实施楼宇经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建设楼宇经济云平台,落实星级楼宇奖补政策,打造星级楼宇6栋、星级产业园3个、产值过百亿楼宇1栋。

坚持招才引智。深化“双招双引”联动机制,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和地方级领军人才,满足“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发展需求。细化落实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制度机制,建设技术经理人、“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三支队伍,对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予以奖励,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三)抓产业调结构,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

聚焦产业升级和资源禀赋,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加速构建具有莲湖特色、竞争力强的“1+3+3+1”现代产业体系。

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串联特色资源,积极培育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旅游休闲街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高能级文旅品牌,打造精品线路4条,等级民宿达到40家。加快推进数字研学、文创研发、体育赛事等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十大工程”,全系列打造“莲湖礼物”文创产品,开展“莲湖有腔调”文旅促销活动。全年文化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90亿元以上。

高效发展都市工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链长制为抓手,聚焦重卡、输变电装备、航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5条重点产业链,实施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两链融合”,引导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对企服务,吸引西电集团、法士特公司等将高端环节与科研基地扎根莲湖,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亩均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6%以上。

转型发展现代商贸业发挥电子商务协会平台作用,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支持鼓励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等商贸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培育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夜经济,引导企业融合老字号、名小吃等元素,开展联动促销活动,激发市场消费活力。精心包装孵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贸项目,加快打造外向型产业聚集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9亿元。

聚集发展现代金融业做好财金大厦项目落地服务保障,整合省内外基金管理机构资源,建设子基金孵化基地,打造省、市、区三级联动基金体系。盘活区属国有企业楼宇资产,通过股权绑定与租赁招商优惠支持的双策略,打造“亿元楼宇”示范样板。深入实施“龙门行动”计划,新增后备企业3家。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实现210亿元以上。

(四)抓创新强驱动,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抢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机遇,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互动,提高传统产业科技分量、新兴产业科技含量。

主动融入秦创原完善秦创原成果落地和转移转化“1+1+N”服务体系,建设秦创原创新促进服务中心,重点赋能三大领域,集中打造五大科创承载板块,大力推广三大服务促进模式。抓好秦创原落地载体建设,壮大桃园开发区、北大街硅巷、玉祥门人工智能“三大双创聚集区”,充分对接周边高校和驻区军工、装备制造企业,盘活闲置厂房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园区。

聚焦成果促转化。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综合平台,持续举办秦创原路演暨校企双进活动,开展专业化技术供需对接,全年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达到50亿元。引导西电、法士特、航发西控、庆安等龙头企业与秦创原总平台、总窗口合作建设联合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全区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2.74%

培育企业扩规模构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立科技企业储备库、成长库、重点库,打好“摸底排查、走访对接、政策引导、培训辅导、诊断服务”组合拳,全年帮助科技企业争取各类奖补资金2000万元以上,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应入尽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

(五)抓改革激活力,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聚焦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便利、优化服务,增强莲湖吸引力和竞争力。

做优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落实落细“证照分离”改革措施,试点“一照通办” “一证通办”改革。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区“马上办”政务服务事项不低于70%,“一次办”事项不低于95%。巩固拓展“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行综合窗口服务模式,延伸服务触角,更好解决群众身边事。

做实公平竞争的市场经营环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水电气生产要素保障。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力争实现2小时办结目标。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巩固“莲花奖”“莲湖工匠”示范效应。优化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大市场主体保护力度。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探索构建信用监管体系,更好服务各类市场主体。

做强公正诚信的法治服务环境。规范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监督,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涉企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法律服务。建立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完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畅通纠纷化解途径,更好提供法治保障。

(六)抓建管优环境,摁下品质提升快进键

实施城市建管“五大行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着力满足群众的安居之盼、乐业之需、舒适之愿。

开展城市更新改造行动。抢抓全市政策机遇,按照“政府主导、安置先行、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原则,“一村一策”分批推进6个城中村改造提升,年内完成3个城中村整村拆除。启动实施农兴路等片区更新提升,加快枣园、红光路等片区规划方案编制,掀起城市更新热潮。

开展回迁安置攻坚行动。紧盯手续办理、资金保障、施工建设等关键环节,千方百计破解14个回迁安置项目瓶颈问题,保质保量完成“三年回迁”目标。推动西仪102棚改、周家围墙村城改等4个项目年内完成回迁安置,南小巷北段、草阳小区棚改等7个项目安置楼加快建设,让群众早日回迁新居。

开展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推进坚强电网攻坚行动,全面启动330千伏中心变和5110千伏变电站建设,确保110千伏海池变、坊城变6月底前建成投用,有效缓解用电压力。完成莲湖公园周边、北稍门十字等雨污水管网改造。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4条,新增公共停车位1750个以上,让群众出行更方便。

开展城市精细管理行动坚持“五化”并举,优化新一轮道路清扫保洁服务外包,推进公厕PPP项目落地实施,启动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高标准实施大兴东路等4条道路整治提升,完成2023年亚洲杯相关任务。加快数字城管升级,建成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智能、精准、精细管理。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市场化运作,基本建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

开展生态环境优化行动拓展绿色空间,实施6个方面33项增绿及景观提升项目,打造绿色交通廊道4条,新增提升绿地7万平方米。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控“两高”项目,抢抓“双碳”市场机遇,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确保水质达标。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市考目标。

(七)抓民生增福祉,提升市民群众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兜底线、优服务,加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坚持平急结合,健全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转换机制,配齐配强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6支队伍。加快公共卫生项目建设,确保6月底前区疾控中心动工,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大兴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运营,提高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区中医院委托运营,深化医养康养融合,实现优质资源扩容下沉,提升服务诊疗能力。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校园4所,确保莲湖区第二学校秋季建成投用,第三学校年内主体封顶,新增学位4290个。持续实施“名校+”工程,落实落细“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1+N”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做大做强校园足球品牌,创建足球发展示范区。广泛开展公共文体服务活动,形成群众、机关、学校、企业四位一体“精彩莲湖”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品牌。

切实提升保障能力。坚持就业优先,重点帮助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的行业全力争取各类帮扶政策,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3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1.54万人。推进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站全覆盖,提升智慧化服务品质,叫响莲湖养老服务品牌。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强房地联动,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全年供给保障性租赁住房1500套。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探索社区“大片区治理”模式,持续深化“邻里格”构架,推进“智慧社区”项目建设,为居民提供多样化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巩固拓展“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莲湖。坚持疏堵结合,加大12个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力度,确保风险可控可防。

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灾害风险调查、重点隐患排查等八项工程,全力推进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区创建,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严格监管执法,全力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积极推进燃气设施、老化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运行安全和保障能力。

统筹推进国防动员、粮食安全、民族宗教、残疾人、双拥、兵役、人防、地方志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务、慈善等事业发展。

(八)抓作风提效能,展现干部队伍新形象

不断磨砺“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加快转职能、提效能,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深化学习型政府建设。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时刻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能力建设,增强发展本领,自觉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敢打硬仗、善作善成,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见效。

深化法治型政府建设。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执行议事规则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审计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为民办事、为民谋利、为民尽责。认真办理12345市民热线投诉、网络留言、来信来访,全程跟踪反馈,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畅通沟通渠道,精准对接企业和群众需求,切实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深化廉洁型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激扬清风正气。坚持底线思维,抓好源头治理,健全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应对各类风险。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严控一般性支出,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莲湖正处于转型发展、突破提升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携起手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毕力同心、苦干实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