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在西安市莲湖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永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统筹推进转型升级、管理创新、民生普惠、依法治理,“十三五”圆满收官,在全市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中实现“五连优”。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转型升级促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连创新高。全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跃升新量级,2020年突破800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4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是“十二五”末的1.4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16.42亿元,总量稳居全市区县“第一方阵”。连续12次荣膺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

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实施重点项目208个,累计完成投资678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7个,大唐西市丝路文旅小镇创建经验在全国推广。签约百亿级项目5个,累计引进内资47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3.2倍、1.4倍。“五上”企业增至526家,较“十二五”末增长26.4%,8家企业荣登全省“百强榜”。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4家,创新驱动效应加速显现。民营经济不断壮大,7家民营企业位列全市100强,3家民营企业步入全省50强。

支柱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业持续繁荣,全球最美方所书店建成运营,跻身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榜前三甲,获评“陕西文明旅游区县”。工业提档升级,西电集团产值突破220亿元,法士特公司获得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为全市工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商贸服务业加速发展,新增商业60万平方米,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181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2%,总量稳居全市前列。金融业稳定增长,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家,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2020年实现195.86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5倍。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管理创新优环境,城市建设管理实现新跨越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建成全省一流的区级市民中心,累计办件突破200万件,成为莲湖政务服务金字招牌。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91%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975项事项“一门受理”,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140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60%,让企业群众少跑腿、好办事,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区在册市场主体达到13.6万户,是“十二五”末的4.5倍。

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整合57家区属国有企业,组建莲投控股、城建、文旅、商贸、环卫五大集团和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接管市房地产经营二公司、华衡莲湖物业服务中心等企业,国有资产布局持续优化。年度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突破千万元,莲投控股公司信用等级提升至AA+,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不断提高。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3个城棚改项目8442户群众顺利回迁。改造老旧小区280个、394万平方米,4.3万户群众受益。拆除违法建设240万平方米,总量排名全市前列。打通桃园北路等断头路11条,新建市政道路15条,新增公共停车位5321个、配建停车位11万个,交通体系日趋完善。改造提升公厕335座、垃圾压缩站17座,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进,生活环境更加整洁。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清理取缔和提升改造“散乱污”企业150家,73家清理取缔类企业全部关停。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七个到位”,工地扬尘有效遏制。居民“煤改洁”56159户,散煤燃烧实现动态清零。涉油烟餐饮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新增绿地46.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3.5%。2020年收获优良天数253天,首次超过全市平均值,较上年多38天,创最好纪录。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民生普惠补短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改扩建校园14所,新增学位11715个,全市率先实现省级标准化高中全覆盖。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53个、教育集团7个,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均衡。创建科普中国e站26处,全民科学素养稳步提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500余场次,建成各类文化馆站13个、社区综合文化中心124个,布局实体书店231家,获评全国武术之乡先进单位。“5+N”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14个,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9.67%,扶持大兴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层医疗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城镇新增就业8.3万人,就业工作稳居全市前列。健全“1+N”社会救助体系,发放低保金3.37亿元,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建成投用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站39个,实现社区全覆盖。新增养老床位4564张,“虚拟养老院”“共享餐厅”模式赢得《人民日报》点赞,成功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建设保障性住房1070套,14118户中低收入家庭实现“住有所居”。设立专项关爱基金,退役军人服务更有保障。

城市安全更加稳固。深化平安莲湖建设,推行“四级巡防”机制,“萤火虫”志愿服务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纵深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荣膺省级先进区。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获评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整治,新建社区紧急救援站150个,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全市领先。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得到保障。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北院门街道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累计派驻81名驻村干部,投入4893.7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项目159个,帮助周至县12个村稳定脱贫,贫困户年人均增收9580元。投入财政资金900万元,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完成对口山阳县阶段性帮扶任务。消费帮扶830余万元,超额完成专馆专区建设任务。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依法治理强效能,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法治政府建设实现跃升。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制度30余项,实现党政群机关法律顾问、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建议和提案734件,办结率100%。创新推行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树、城管领域社会诚信建设、多元一体化劳动争议化解等机制,我区作为西北五省唯一区县,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凸显。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街道体制机制改革,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建成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基本实现“多网合一”。建立社区履职、代办、协助“三个清单”,切实为社区减负增效。完善“四社联动”机制,培育社会组织24家。基本完成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任务。

干部队伍作风持续转变。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力整治“庸懒散慢虚粗”问题,持续纠治“四风”为基层松绑减负。严肃查处“微腐败”,累计政务处分207人次。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信息4.2万余条,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顺利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阶段性任务。国家安全、防震减灾、人防、审计、兵役、残疾人、妇女儿童、机关事务管理、慈善、地方志、侨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2020年是莲湖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在莲湖,确诊人数全市最多。面对疫情,全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历时56个日夜,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三清零”。我们坚持常态化防控措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再无新增本土病例。创新推行“九项机制”“九项流程”,圆满完成32架次进京国际航班、4082名旅客转运分流任务,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国务院督导组高度评价。迅速妥善处置方欣市场进口海鲜外包装阳性等事件,及时消除疫情传播风险。我区3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这一年,是发展挑战最大、风险最多、开局最难的一年。全区上下聚焦“六稳”“六保”,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确保“五项要求”全面落实,顺利完成了收官年、突破年、攻坚年主要目标任务。

一是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奋力夺取“双胜利”。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出台“25条措施”,打出专班服务、援企稳岗、减税降费、降低成本组合拳,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北院门风情街荣登全国十大回暖夜市榜首。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14.95亿元,增长2.8%,高于全国、全省0.5、0.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76亿元,总量排名十三区县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46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3%,排名十三区县前三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顺利实现“扭负转正”。

二是以“迎全运”为契机,强力攻坚“三改一通一落地”。联合西安城投集团成立项目公司,携手破解融资瓶颈,成为全市推广的莲湖样板。全年改造老旧小区271个、357万平方米,完成率143%,惠及群众38144户。改造背街小巷148条、80余公里,占全市的近30%。西十里铺村提前1年整村拆除,131条道路架空线落地,19条道路架空线归顺整理完毕。大力推进交通优化提升,3条“断头路”提前3个月通车,新建改扩建道路9条,治理堵点11处。星火路12座高压铁塔全面拆除,多年致堵顽疾彻底根除。

三是以破解瓶颈问题为突破,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千方百计化解项目资金、规划用地、文物保护等制约问题,南小巷北段、草阳小区棚改项目完成房屋征收。加速化解“城市疤痕”问题,3个“烂尾楼”全面复工,红庙坡村城改项目安置楼建设提速。顺城巷棚改项目一期基本完成征迁,整理土地178亩。“四村”安置楼首期竣工交付,利君西、彩虹电器厂棚改项目完成回迁,1399户群众住进新居。成功签约宝能·西安丝路中心、JW万豪酒店等18个招商项目。61个区级重点在建项目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时序进度创历史最好水平。

四是以贯通红庙坡路为支点,撬动大明宫合作区破题开局。筹集12.5亿元启动红庙坡路东段打通工程,38天完成征迁任务。同步推进周边项目布局,启动农兴路片区安置楼建设,六维——赵村、铁路工房及周边棚改等项目加快实施,大明宫合作区开发扬帆起航。统筹推进大兴宜商宜居新区建设、土门地区产城融合发展和中心区有机更新,四大片区联动发展新格局雏形显现。

五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切实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和提交材料减少50%,我省、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在我区召开,3项改革举措全省复制推广。推进9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31个社区便民服务站标准化改造,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发放稳岗补贴1.92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过9亿元,完成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任务。精心组织银企对接会,达成合作50.6亿元,市场主体实现稳定存量和延续增量双提升,全年新增2.29万户,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六是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抓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将有限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通过严格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压减一般性支出、争取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等系列措施,筹集资金25.4亿元保障民生支出,一批民生福祉项目得到群众点赞。加快建设教育强区,自加压力投入9.1亿元新建三所学校,建成后可解决义务教育学位区域性、结构性矛盾。安排3.7亿元,完成学前教育“双50%”任务,增加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教师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新招聘教师292名,为城三区最多。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启动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13个,应急能力明显增强,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深化基层治理,安排资金6212万元,全面推行“三岗十八级”薪酬制度,让广大社区工作者安心工作、用心服务。

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全区上下严格落实“两不一严”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不离岗、不出市,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扎实开展走访关爱行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商贸市场繁荣有序,旅游秩序良好,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奠定了基础。

各位代表!发展成绩和抗疫成果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风雨同舟、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莲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抗疫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和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转型升级不够快,新兴产业占比不高,发展动能需加速转换;可开发土地资源匮乏,制约项目问题尚未根除,项目支撑不足;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更新改造任务艰巨;城市精细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依然存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公共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庸懒散慢虚粗”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工作展望

“十四五”是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高质量、千亿级国家中心城市典范城区的关键时期。在区委领导下,区政府精心编制了《西安市莲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广泛征求了区级各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是全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本次大会审议批准后,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

《纲要(草案)》提出我区“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构建集约高效的城区空间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提升城区功能品质,更加注重社会和谐进步,加快建设高质量、千亿级国家中心城市典范城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力谱写莲湖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家中心城市典范城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总量迈上千亿级台阶,成为西安都市圈核心圈的重要增长极,基本形成引领周边、领先全市、辐射关中的新格局,加速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今后五年,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典范:

——在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上作出典范。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谋发展,促进提质扩容,实现经济综合实力新跨越。“十四五”末,地区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经济外向度大幅提高。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90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5%。

——在激发新活力、催生新动能上作出典范。发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优势,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十四五”末,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基本形成新业态加速聚集、新模式蓬勃涌现、新产业规模壮大的发展态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40%。

——在优化软环境、展现新形象上作出典范。追求卓越、内外兼修,树立更多“莲湖服务”品牌,打造更多“百年精品”工程,不断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十四五”末,营商环境排名稳居全省前列,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融合发展,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高品质城市新标地。

——在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上作出典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中心城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途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十四五”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5万元。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我们要把握好以下五点:

统筹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十三五”规划的继承和发展,立足当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着眼长远,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围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策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科学谋划“三轴、三带、四区、五核”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好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千方百计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要在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开放型经济等方面深化改革,破解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深化财税、投融资、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用好“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发展大局。

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树牢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善于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化解旧城改造、征地搬迁、饮食用药、医疗养老、物业管理等领域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统筹好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相结合,打通堵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促进消费。实施服务提升、双向开放、平台构筑、丝路开拓、区域协作五大开放行动,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钟楼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文旅产业创新转型,扩大“引进来”“走出去”规模,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统筹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力改善环境品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从人民对宜居宜业的需求入手,由大拆大建转向绣花式“微改造”,精准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功能,提升区域形象和群众体验。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统筹抓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污染防治、交通优化提升、精细化管理等工作,努力治理“城市疤痕”,着力解决好住房突出问题,打造舒心舒适宜居莲湖。

 

2021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运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区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产业强区、项目立区、科创兴区、依法治区,以片区开发推动城市更新、以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升级,全力推动“十项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主城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上下达任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今年,区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聚力扩大“双招双引”成果,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加快项目建设促投资。紧盯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谋划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项目,争取西关片区南侧、红庙坡TOD等一批吸引力强的大项目达成合作,顺城巷、桃园二坊等一批增后劲项目签约落地,陕鼓时代广场、万景台商业广场等一批产业类项目开工建设,形成加快征迁一批、加快招引一批、加快建设一批、加快储备一批的项目发展格局,全年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27亿元以上。加大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精准“双招双引”增后劲。坚持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发挥入区企业、企业家资源和渠道优势,打包项目、联合推介,借市场之力激活招商引资“一江春水”。坚持“招进来”与“留得住”并重,推出一揽子奖补红利,力促陕西财金投资、陕西信用再担保等产业项目签约,新落户500强企业1家。全年实际引进内资74.52亿元、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出台促进楼宇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引导土门国际购物中心、万裕、古都印象等楼宇进行“一楼一策”提升改造,打造“主题楼”“亿元楼”。实施“青年英才计划”,引进培育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和地方级领军人才10名以上。

强化要素保障求实效。搭建区级项目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摸清底数,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支持保障项目建设“335”体系,完善区级领导包抓和“周研判、月调度、季观摩、年表彰”推进机制,探索开辟净地出让、容缺办理、文勘前置、并联审批等绿色通道,确保新开工项目二季度全部开工。充分发挥市区统筹、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推动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建设项目早见效。

(二)坚持四区联动,在片区开发中筑城兴业

实施区域发展“四轮驱动”战略,推动空间产业差异化布局和经济协同化发展,构建四大片区联动发展新格局。

促进中心城区产业优化。挖掘边角地、拆违腾空场地等资源,新建公共停车位1000个以上。稳步推进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道路翻修、立面整治和线缆落地,改善区域人居环境。推广MFG、琳凯诺酒店招商模式,优化西大街、北大街产业布局,重点引进商贸、文创、金融、5G等产业,完成楼宇二次招商1.8万平方米以上。完善顺城巷棚改项目产业布局发展策划方案,力争6月底前落地实施,适时启动二期房屋征收,打造古城文化交流会客厅。

开启大兴新区“二次创业”。转变项目运作方式,有效利用存量土地资源,确保地矿大厦、中南青樾等一批项目竣工。加快丰禾路片区改造、五三三处二期搬迁等大块头项目落地实施,探索发展平台经济、首店经济、网红经济,积极培育总部楼、金融楼、创意楼等特色楼宇,优化产业布局,全年新增商业面积8万平方米,着力提升大兴商圈产业能级。

加速土门地区价值兑现。深耕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土门街心花园、金光门西、汉城南路东区等重大项目征迁建设,确保“四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国有土地征迁,推动超高层写字楼、JW万豪酒店、红光路南侧、国际健康城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按照“一企一策”模式,全力推进大庆路、红光路沿线工业企业搬迁。坚持“产城融合”理念,统筹旧厂区开发利用和产业植入,促进现代金融、商贸、大健康等产业聚集发展,实现华丽“蝶变”。

推动大明宫合作区加速破题。确保红庙坡路东段4月底前贯通,增添片区发展新动脉。全力推进农兴路、六维——赵村、铁路工房等棚改项目房屋征收,拓宽片区发展空间。按照“四最”标准启动安置楼建设,让群众早日回迁。积极融入大明宫遗址整体保护开发,重点布局商务商贸、文化旅游等产业,积蓄片区发展动能。

(三)坚持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着力构建具有莲湖特色的“1+3+3+1”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实体经济发展能级。

做精文化旅游业。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深化文旅融合,落地实施文旅项目5个以上,创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2个,举办“莲湖有腔调”系列活动40场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2条,推出一批“莲湖礼物”。挖掘街巷历史文化积淀,实施“百步一景、一景一标识”工程,讲好“莲湖故事”。发挥阿莲游客服务中心、城西旅游集散中心作用,推动AAA级以上景区免费开放,提升北院门风情街、老城根Gpark等夜游街区消费能力,等级民宿达到40家,全区旅游总收入完成270亿元以上。

做优都市工业。坚持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重,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加快工业企业搬迁和都市工业载体建设,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加快编制大庆路丝路科创园建设规划,重点支持西电集团子公司搬迁改造,引导企业将高端环节与科研基地扎根莲湖,带动各类研发平台、创新平台聚集发展,打造新型科创园区。发展数字经济和5G应用,推动行业领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做强电力装备、高端商用车核心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12%以上。

做实现代商贸业。加快钟楼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大力振兴老字号,支持首店首发,促进时尚购物、特色美食、特色酒店融合发展,让唐风再现“国际范”。推进老城根Gpark“省级商业步行街”建设,加快奥特莱斯静安广场店运营。依托互联网消费模式变革,促进线上消费,实现消费多点开花。发展夜间经济,每个街道至少打造1个富有烟火气息的精品夜市,鼓励开办“深夜食堂”,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做强现代金融业。健全银行信贷、债券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加快农行陕西金融信息中心、荣民金融中心建设,力促陕西农业信贷融资、君成融资租赁等企业入区发展,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深入实施“龙门行动”计划,重点推动怡康医药等企业上市。常态化举办银企对接会,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金融支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业增加值实现200亿元以上。

做大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业,吸引专业研发设计机构聚集。依托健康生活郡、国际健康城等项目,构建健康服务产业链,打造汉城路健康养老产业聚集区。发展国防科工产业,鼓励庆安、西控科技等企业开放共享科技创新资源,支持“民参军”,促进军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创意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形态,构建适合莲湖的新经济发展格局。

(四)坚持改革创新,充分挖掘释放市场活力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围绕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市场经营环境,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持续开展“莲花奖”评选表彰,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延伸服务触角,推行“集成快办”“全区通办”等模式,让群众身边事身边办。优化监管执法环境,构建企业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推进“互联网+监管”,努力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发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1万户。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围绕实现高效能治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市级下放事权承接落实工作,确保接得住、管得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通过处置、出租、再利用等多种方式,提高国有资产效益。支持五大集团和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做优做强,健全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导新接收区属国有企业加快化解遗留问题、盘活闲置资产、增强市场活力。统筹推进民生领域改革,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扩大创新创业成果。发挥莲湖众创空间聚集效应,大力孵化科技企业和项目,支持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整合华为云、恒创、倍格硅巷等科创资源,引导陕鼓西仪集团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吸引研发、检测、实验、设计等产业聚集。搭建政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完成50亿元以上。

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用好用活丝博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进博会等活动平台,宣传推介项目和资源,吸引外商外资来莲湖投资兴业。加强与新加坡GIC洽谈,力促桃园二坊棚改项目签约落地。发挥大唐西市丝路平台资源,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鼓励辖区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境外园区建设和国际产业合作,支持外贸企业建立海外仓,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五)坚持建管并重,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发挥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下绣花功夫优化城市建设管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为西安办好全运会贡献力量。

群策群力编好各类规划。充分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高标准完成“十四五”总体规划和36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规划与市级方案的有效衔接,优化用地比例,预留“十四五”期间产业转型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规划用地保障。强化全市一张图刚性约束,落实控制性规划要求,推进有序开发,确保规划落地落实。

凝心聚力干好更新改造。深入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坚持片区改造理念,打造精品工程。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37条背街小巷4月底前完工,剩余的67个老旧小区6月底前完成改造。统筹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启动桃园三坊等12个项目,完成人民西村房屋征收,加快西十里铺、草阳小区等项目安置楼建设,力争红庙坡村、桃园一坊、中堡子村二期、西仪102小区、西安衡器厂项目年内回迁。扎实推进交通优化提升,治理堵点6处,新建市政道路5条,规范围挡审批设置,营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持续用力做好精细管理。聚焦迎全运,开展全域绿化行动,完成5条新建道路绿化,提升18条道路景观,新增提升绿化7万平方米,新建提升绿地广场和口袋公园7个,让生活更宜居。开展街道美化行动,持续推进违建和门头牌匾综合治理,完成“17+25”重点线路环境整治提升,打造陇海线林带铁路主题游园,让环境更美丽。开展秩序提升行动,大力整治市容“九乱”行为,让城市更文明。开展市政管护行动,改造5条道路,翻建5条人行道,提升6座人行天桥,让群众出行更方便。

精准发力抓好污染防治。聚焦扬尘、细颗粒物、油烟、有机废气等重点领域,开展“一微克”行动,从严从实监管。持续开展“冬病夏治”攻坚行动,完成西联供热“煤改气”工程,推行全区域24小时调度和联防联控机制,逐步减少重污染天气,细颗粒物平均浓度降幅、优良天数达到市考要求。倡导绿色生活,全面执行禁限塑令,购置垃圾分类大型车辆15辆,完成“四中心一站”建设,全力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坚持水土共治,推进雨污管网改造和西化氯碱污染地块治理,确保生态河湖水质达标、土壤环境总体稳定。

(六)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增进群众民生福祉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高品质和均等化发展方向,促进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断进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守住“两条红线”和“三个底线”,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四大工程”,加快第二、第三学校建设,确保第一学校、报恩寺街小学教学楼建成投用,新增学位3405个。深化“名校+”改革,强化教育集团化管理,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和教师“区管校聘”试点。力促与铁一中、西工大和陕师大附中附小等名校合作办学,组建跨区域教育联合体,激发办学活力。巩固学前教育“双50%”成果,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0%以上,创建市级特色高中1所、示范中职学校1所。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做到“五个全覆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快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区康复医院建设,搭建“互联网+卫生健康网络化”信息平台,增强疫情防控应急能力。深化医联体建设,推进家庭病床试点,积极探索莲湖经验。健全家庭医生团队退出机制,签约团队达到160个,实现重点人群全覆盖。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持续开展科技之春等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加快“三馆”建设,举办文体惠民活动150场。开展武术“六进”活动,扩大全国“武术之乡”品牌效应。加快足球改革发展和示范区创建,推动校园足球“小比赛·大梦想”项目落地。深化“相约西安·筑梦全运”系列活动,动员全区上下参与全运、服务全运、奉献全运。

织牢民生保障网络。狠抓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以上。坚持“房住不炒”,落实西安市“楼市新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多渠道缓解住房突出问题。加快“5930”项目建设,拓展“虚拟养老院”线下服务功能,新增养老床位500张以上。鼓励多元主体多种方式参与医养结合和养老托育服务,积极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加强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残疾人工作,发展慈善事业,让城市更有温度。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帮助贫困家庭稳定增收,确保帮扶村和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

(七)坚持共治共享,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构建共建共享格局。坚持民生工程民意立项,畅通互动渠道,推广基层协商共治好做法,把群众关切的好事办好。深化“四社联动”,加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持续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实现社区治理与社会参与有机融合。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支持健康、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电商进社区,促进社区生活智能化、便利化,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巩固街道体制机制改革成果,促进街道统筹、服务、管理、动员“四个能力”提升。构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用好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深化“吹哨报到”改革,引导各方力量到群众身边解决问题。严格落实社区工作“三个清单”,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验收。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建立健全12345市民热线工作考核办法,推动“接诉即办”与主动治理相结合,着力解决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城市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首接首办”责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抓好“米袋子”“菜篮子”供应保障,确保粮食安全。坚持打防管控一体推进,构建更高水平平安莲湖。

(八)坚持固本强基,聚力打造积极有为政府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监督,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实现新飞跃。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领导干部带头“补课充电”,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谋划“八五”普法,落实“三官一律”进重点项目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社区法治“1133”模式,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叫响做实“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品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走向深入。

强化重点领域监督。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程序,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坚持过“紧日子”,加强政府投资、公共资金等重点领域审计监督,严格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精打“铁算盘”,非刚性、非重点及一般性支出再压缩50%以上,将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抓实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确保风险安全可控。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严明换届纪律,严查重点领域不正之风和“微腐败”行为,大力整治“庸懒散慢虚粗”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行“四不两直”调研督导方式,真正察实情、听民声、解民难,努力让群众满意。

统筹推进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双拥、兵役、人防、地方志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务、慈善等事业发展。

各位代表!新阶段开启新征程,新格局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勇立潮头,加快建设高质量、千亿级国家中心城市典范城区,奋力谱写莲湖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图解】一图读懂2021年莲湖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