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西安市莲湖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和文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转型升级、管理创新、民生普惠,积极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552.53亿元,增长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13亿元,总量连续八年位居全市区县第一;连续七年被评为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

  一年来,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思路,积极作为,着力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重点抓改革,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我们把深化改革作为适应新常态的“金钥匙”,进一步理顺机制体制,综合施策解难题,努力增强前进动力。

  简政放权取得积极成效。落实承接省市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8项,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初步编制政府部门行政审批权力清单,梳理汇总210项区级行政审批事项。顺利完成66家企业“营改增”移交,减免退税1257万元。扎实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8400户,较上年翻了一番。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到46.6%。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起草《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确定了机构改革目标任务和时间表。组建莲湖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个国有公司,国有资产运营能力不断提高。综合治税进展顺利,街道、社区两级综合治税网络初步建立,全年代征零散税1081万元。完成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监管网络,5个基层所标准化建设在城六区率先通过省级验收。

  政策扶持更加扎实有效。积极争取中省政策资金3.59亿元,帮助中小企业贷款3.22亿元。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6家、民营科技企业109家。制定《莲湖区科学研究与发展资金支持企业发展股权投入管理办法》,将科技资金作为股权投入到重点科技项目,提高了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出台《莲湖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若干措施》,深入32家大中型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环境保障等问题54个。

  积极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在省市率先制定《关于积极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及5个子方案,提出了在中心城区构建“五化”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四个”城市治理能力的目标任务,推动城市治理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以网格化管理为重点,初步建立“五级”管理体系,推动了管理力量下沉、管理重心下移,夯实了城市治理基础。

  (二)强三优二调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有效。我们把经济转型作为适应新常态的切入点,做强三产,优化二产,二三产比例调整为39.6∶60.4,三产比重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陕西苏宁云商有限公司等商贸企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营销,西安麦家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等2户企业进入全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行列,安琪儿妇产医院等一批健康服务企业运营,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4户。南马道——小南门沿线形成特色餐饮、酒吧娱乐消费带,西大街北大街综合商贸街区实现销售收入96亿元,西大街被评为“2014年全国中小商贸流通服务示范街”。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文化旅游产业特色鲜明。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区建设,举办了首届中亚商贸旅游文化交流西安行等活动,先后吸引3万余名中西亚人士前来开展文化经贸交流。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街吸引游客700万人次,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智能无线网络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北院门风情街等旅游景点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年接待游客2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5亿元。

  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引导企业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工业稳增长相关政策,组织法士特等8家企业参加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定期召开驻地大型企业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企业生产生活问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3.9%。

  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108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2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53个、投资占比达到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0亿元。组团参加第十八届西洽会等招商活动,引进了国开证券陕西分公司、永辉超市公司、西安中节能建筑能源有限公司等一批金融、商贸、环保企业,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842.5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31.78亿元。

  (三)狠抓板块扩优势,规模发展效应凸显。我们把板块开发作为适应新常态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城市综合改造的机制优势,打造区域特色发展新高地。

  大兴新区引领作用显现。龙湖星悦荟、天朗锦城艺术酒店等一批商业项目建成开业,城西北面积最大的城市综合体太奥广场试运营,大兴东路沿线新开业商业面积达50万平方米,商贸服务业呈现聚集发展良好势头。69个在建项目加快实施,新开工项目20个、130万平方米,完成了五三三处一期230亩土地收储,标牌市场、振华路、郝家巷棚改项目稳步推进。杏园路北段等3条道路建成通车,大兴城市景观休闲街区、大兴南广场建设进展顺利,大兴医院、大兴文体中心基本建成,三民村限价房、安置楼等保障性住房按期竣工。

  土门地区改造加快实施。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启动了展示中心建设,开展了汉城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和项目的城市设计。35个在建项目抓紧实施,新开工面积72万平方米、竣工62万平方米。三大重点项目全面推进,中央活力区核心区“四村”连片综合改造完成搬迁任务的94%,启动了42家企事业单位房屋征收;团结南路道路拓宽综合改造(一期)完成2家单位房屋拆除;集中安置区协议收储5家企业210亩土地。企业搬迁加快进行,与西电集团签订了《生活区改造战略框架合作协议》;2家企业完成新厂区建设,6家企业确定了厂区新址,2家企业正在实施厂房拆除。

  (四)精细管理创宜居,城区品质不断提升。我们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适应新常态的着力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创新管理方式,群众生活环境便利舒心。

  城市面貌逐步改善。杨家围墙村、解家村、大土门村顺利回迁,启动了南小巷北段、草阳小区、延长石油棚改项目房屋征收,青年路东段、西仪102小区等棚改项目加快推进,完成顺城巷策划、规划方案及建筑外立面设计招投标。迎春小区北区综合更新改造进展顺利,完成丰登南路街景提升,新增绿地7.9万平方米。

  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全年投入财政资金6798万元用于治污减霾。拆改燃煤锅炉23台100蒸吨,10788户居民用上清洁能源,实施了西联供热有限公司4台150蒸吨燃煤锅炉提标改造,在110个建筑工地推行防尘标准化管理,全区优良天数达到203天,超出市考指标63天。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4%以上。

  交通出行有序顺畅。缓堵保畅三年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改造20条背街小巷,建成3处人行天桥,新建公共停车位2664个。建成152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公共自行车3400辆,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电瓶车队全年运载乘客52.6万人次。城西客运站、市汽车客运站及地铁站口周边环境不断改善。

  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全面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3项精细化管理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集中整治了10条重点道路的机动车乱停放、出店占道经营等问题,北院门风情街实现长效管理,9条标准化管理示范街展现新姿。城市管理标准化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级标准化试点,“创新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共建执法和服务治理模式”荣获第三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五)以人为本促和谐,民生改善步伐加快。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适应新常态的落脚点,全面落实财政“两个80%”用于民生的硬要求,让群众最大限度共享发展成果。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新增就业144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收储公租房540套,向3200户居民发放廉租房租金补贴237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17万和25万。将低保金最高标准由每月480元提高至510元,12577名群众受益。完成20个居家养老示范站建设,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了10万小时的无偿服务。建成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中心,融通社工事务所等13家社会组织入驻,服务群众的方式更加多样。大力开展“幸福莲湖、情系心愿”活动,对困难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救助活动。积极做好周至县王家河镇5个村的帮扶共建工作,已帮助305户925人脱贫。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成功创建国家和省市科普示范社区12个,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区中期评估。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市25中晋升省级标准化高中,远东一中通过省级示范高中评估,我区顺利通过省级“双高双普”评估验收。开展各类文体惠民活动480余场次,荣获“2010—2013年全国武术之乡先进单位”。西电医院托管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良好,启动了环城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管工作,全区药品“三统一”配备率达到100%,基层医疗环境得到优化。计划生育“单独两孩”政策平稳落地实施,国家穆斯林群众生殖健康教育项目顺利推进。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畅通信访渠道,全区进京非正常访下降64%,赴省到市集体访实现零登记。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管控,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积极开展反恐应急拉动演练,治安环境不断改善。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平台作用有效发挥,在全市率先建成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设立40个社区紧急救援志愿者服务站,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获“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称号。物价、人防、兵役、双拥、审计、机关事务管理、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档案、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改进作风强效能,政府建设再上台阶。我们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适应新常态的重要保障,强化履职尽责管理,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

  作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面推进区政府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问题得到切实整改。大力开展“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新建滥建楼堂馆所”专项整治,区政府发文数量和全区性会议同比分别减少66.1%、66.7%,“三公”经费同比下降9.1%。出台《区政府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等11项制度,开展各类调研活动257次,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有效。

  行政效能进一步优化提升。“一厅三中心”等平台功能更加完善,区政务服务公共平台上线运行。加强政民互动和信息公开,先后4批次邀请120名公民代表走进区政府,在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各类信息12250条,办理回复网民咨询、投诉及建议759件。建立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联合检查机制,在各街道成立社区工作监督委员会,积极开展政风行风民主测评,基层服务更加规范高效。

  民主法治建设向纵深推进。坚持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发挥区政府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和法律顾问团作用,审查规范性文件和合同73份。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44件、政协提案134件,答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全面摸排整改跨区域行政审批事项,规范棚户区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审批程序,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初步建成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层法律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承受的压力大于预期,但全区上下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和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莲湖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服务业层次不高,工业稳增长压力大,新兴产业规模小,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市综合改造招商难、融资难、搬迁难,基础设施落后与城市改造更新缓慢的矛盾加大;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还不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医疗、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均,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改善还不够快;依法行政、机构改革、事权下放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新常态的能力亟待增强。对此,我们一定要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今年主要指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从九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指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四个转向”,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根据省市分析,全省、全市发展既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资源环境硬约束增多、社会风险压力增大的挑战,也蕴含着国家战略叠加、结构调整倒逼、新动力价值兑现的机遇,必须加快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我区作为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趋势与省市基本一致。综合分析,我们的判断是:虽然我区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势头比较稳固;虽然结构调整的阵痛显现,但特色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逐渐壮大,转型升级正进入价值兑现的快速通道;虽然城市发展空间受限、资源环境制约趋紧,但重点板块开发向纵深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区加快建设,支撑经济发展的优势正在加速聚集。

  当前,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立足实际,增强信心,主动适应新常态。面对新常态,我们在观念上要适应,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进,着力在促进二产三产衔接更替、城市综合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上下功夫,促进投资、消费、开放取得新成效,不断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增强实力。面对新常态,我们在认识上要到位,辩证分析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机遇,围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统推进经济多元化、新型城市化、机会均等化、管理网格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在积极进取中推动新跨越。面对新常态,我们在方法上要对路,深入研究思考全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积极推进政府机构、行政审批等各项改革,用足用活各级政策,“一类一策”帮扶引导,努力解决招商难、融资难、搬迁难等问题,发挥优势补短板,因势利导求突破,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新常态,我们在工作上要得力,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健全完善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履职,提高工作标准和服务能力,更加勤政务实担当,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以新作为推动新发展。

  2015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转型升级、管理创新、民生普惠、依法行政,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板块开发聚集新优势,着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努力开创建设实力莲湖、品质莲湖、幸福莲湖的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8.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2%。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的预期增长速度,符合省市经济发展对中心城区的要求,是一个底线指标,有利于保持发展定力和巩固良好发展势头,为确保经济合理增长和满足民生需求提供坚强支撑;也是一个客观指标,有利于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为深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留出更大回旋空间;更是一个积极指标,有利于团结和凝聚全区上下力量,提振发展信心,主动应对挑战,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201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下大力气推动转型升级,努力打造特色产业体系

  积极顺应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促进商贸服务业优化提升。加快金辉国际广场、丰镐商业广场等大型商业体开业运营,力促阳光新业大庆路广场等项目启动实施,抓好唐延路现代商务聚集区建设,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户,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鼓励世纪金花等百货领军企业创新转型,推广金融机构与商贸服务企业互动支付模式,引导高档餐饮、星级酒店转变经营方式。

  促进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策划“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系列活动,宣传推介宗教文化游、回坊风情游等线路和产品。加快西安清真大寺国家4A级景区创建步伐,抓好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街二期、广仁寺景区综合楼建设。建立智慧旅游景区平台和回坊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网上营销系统,力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发挥莲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作用,加大科技资金股权投入力度,扶持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

  促进清真食品向产业化发展。制定《清真食品产业发展意见》,健全扶持引导机制。探索清真食品管理准营制度,开展清真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规范经营行为。成立清真食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组团参加中阿博览会等相关经贸活动,搭建莲湖特色展示交易平台。筹建清真食品产业孵化基地,加快清真产品培育。筹备设立清真产品(食品)展示交易认证中心,抓好一批清真知名企业产品认证。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积极对接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选出一批重大项目抓好落实。建立莲湖产业政策发布平台,精准指导企业申报上级政策资金。依托红光物流等大型企业,发展快递、生活消费品配送等第三方物流。发挥大兴新区省级低碳试点园区优势,推广建筑节能、中水利用等重点节能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和环保产业。

  促进都市型工业平稳健康发展。结合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留住企业总部,不断提高西电集团、法士特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率。依托桃园开发区国家级电力电子企业孵化器,打造数字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抓好西组团综合改造项目等总部载体建设。健全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促进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

  (二)全力以赴扩内需促开放,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把优化投资、激活需求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区作为促开放的重要抓手,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建立重点项目网络管理信息平台,健全项目库管理体系,确保区级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加大政府投资向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紧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投资机遇,挖掘民间投资潜力。创新融资服务方式,积极推广PPP投资模式,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担保融资等渠道,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培育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热点。抓好西大街规范化管理和智能无线网络系统建设,提升南马道——小南门沿线特色餐饮娱乐消费热度,打造街区经济新亮点。策划举办形式多样的商贸宣传促销活动,依托住博会、车展等展销节点,拉动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增长。鼓励宜品生活、华润万家等连锁企业、品牌企业进社区,延伸消费链条。支持时代百盛等商贸企业发展线上业务,引导电商设立线下展示体验店。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区。抓住我市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机遇,发挥大唐西市、历史文化街区两个主平台作用,继续举办马来西亚清真美食节等活动,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交流合作。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项目储备库,加快推进开远门遗址丝绸之路起点广场项目建设,北区力争启动6家企业搬迁,南区力争启动2家企业家属区房屋征收,提高起点区项目承载力。

  切实发挥对外开放的促进作用。坚持“一企一策”扶持引导,完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数据库,抓好财富中心等31个楼宇二次招商。继续组团参加西洽会等经贸活动,主动对接“西安港”等对外交流和贸易平台,采取以商引商、网络招商、中介招商等多种方式,探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途径,有针对性地举办小型多样招商活动,搭建多元化招商平台。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200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26亿元。

  (三)倾力打造三大功能区,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步伐

  坚持项目建设和城市功能布局完善相结合,统筹推进重点区域综合改造,构建三大功能区联动发展格局。

  打造传承汉风、宜商宜居的大兴新区。强化项目支撑。加快65个在建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项目20个、100万平方米,竣工项目16个、200万平方米。深化“新汉风”建筑风格研究推广,形成独具特色的汉文化展示区域。聚集商气人气。抓好太奥广场商业运营,把大兴新区城市景观休闲街区建成西安首个公园式商业娱乐休闲带,加快鑫苑大都汇一期商业综合体建设,培育大兴汽配贸易市场集群,力促大兴东路新兴商圈形成规模。加快搬迁改造。完成五三三处库区剩余土地收储,推进铁路西站等单位搬迁。积极推动丰禾村改造,启动4个棚改项目房屋征收。完善公建配套。实施红庙坡路一期、桃园北路二期建设,建成大兴南广场,确保大兴医院正式运营,做好中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划布点和建设工作。

  打造产城融合、活力永续的新土门。强化规划设计引导。启动专项规划编制,建成土门地区综合改造展示中心,积极跟进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抓好汉城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和项目的城市设计。发挥三大重点项目引领作用。中央活力区核心区完成42家企事业单位房屋征收,启动“四村”连片综合改造安置楼建设;团结南路道路拓宽综合改造(一期)完成新华印务、省物资出版公司家属院房屋征收,启动西控25街坊房屋征收和安置楼建设;集中安置区完成3家企业土地收储,加快一期安置楼建设。加大招商宣传推介力度。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包装推介一批新项目,全年新开工项目18个、82万平方米,引进资金30亿元。全面推进企业搬迁。主动对接西电集团整体搬迁,完成利君制药、西安微电机研究所等企业阶段性搬迁任务,加快推进西安保温瓶厂等9家企业自主开发。年内签订5—8家企业搬迁改造协议,腾迁土地200亩。

  打造文脉汇聚、古今辉映的主城区。稳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坚持保护、修缮、改造、更新相结合,完善街、坊、巷、宅空间布局,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建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生复合的和谐街区。发挥国家级西安皇城现代商贸聚集区试点作用,做好北院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申报工作。编制顺城巷综合改造规划,启动北门——小北门段分段招商,实施东举院巷棚户区改造。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确保完成曹家堡村、潘家村回迁安置工作,力争二府庄村、西关村、五一巷尽快回迁安置;完成西十里铺整村搬迁,启动青年路东段和西仪102小区房屋征收。实施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让群众居住生活更加便利舒心。

  (四)注重长效提升环境品质,精心塑造和谐宜居城区

  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创新管理服务,优化人居环境,维护社会和谐,为广大群众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科学合理规划城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十三五”规划,精心谋划一批事关全区大局和长远的大项目。认真做好城市设计工作,提高城市风貌及建筑风格整体水平,推进北大街、劳动路等重要路段的设计建设和美化亮化,打造一批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严格规划和土地执法,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落实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责任,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深入实施精细管理。大力推进门前“三包”,加强重点区域动态管控,着力解决占道经营、野广告等城市顽疾。抓好一批特色靓丽街区建设,创建7条标准化管理示范街、200个标准化管理示范商户。在全区所有职能部门推行管理服务标准化,完善公务协作、便民疏导、多元参与机制,形成执法公正文明、运转规范顺畅、服务高效便民的工作格局。

  多措并举治污增绿。完善建筑工地防尘标准化管理体系,推行喷雾抑尘作业,加强渣土车清运、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完成禁煤区建设、党政机关黄标车淘汰等各项任务,提高环保应急处置能力,以零容忍态度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年优良天数达到180天以上。扎实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新增屋顶、墙体绿化5000平方米,建设3个绿地小广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

  持续优化交通环境。进一步完善交通设施,建设2条规划路,改造4条背街小巷,新建670个公共停车位。改善城市慢行系统,推广公共自行车等新型节能环保交通工具,优化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电瓶车队运营管理。加强交通信号和行人管理,抓好大型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交通疏导,治理20个易堵点,持续开展客运站场、地铁站口周边秩序整治,改善群众出行环境。

  全力构筑安全体系。完善信息研判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发挥网上信访平台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预警防控不稳定因素。深入推进平安莲湖建设,完善反恐处突和应急救援机制,强化“1+2”社区警务等各项治安管理,持续提升公众安全感。全面落实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任务,完成剩余5个基层所标准化建设,建成一批示范单位,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推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健全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系统,完成省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五)突出重点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契机,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功夫,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制定部门“三定”方案,优化内设机构设置。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强化公益属性。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继续抓好下放事权的落实承接。积极推进事权向下延伸,切实发挥基层作用。进一步理顺大兴、土门区域和街道的权责关系,落实交叉区域社会管理责任。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全口径预算体系建设。按期完成公车改革。

  深入开展市场领域重点改革。制定并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权力清单,探索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实施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推行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消除经济发展的各种隐性壁垒。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后置许可”及“四证(照)合一”,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政府守信践诺制度,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深入推进综合治税,构建多元化财源结构。

  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步伐。深化课题研究成果运用,统筹推进“五化”城市治理体系和“四个”城市治理能力建设。以网格化管理为突破口,整合治污减霾、城管执法、市容园林、市政设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等事项,组织相应管理人员及职责入网进格,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平台,形成责权明晰、智能高效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完善物业管理服务运行保障机制,逐步实现辖区物业管理人性化、高质量。

  (六)全力以赴保基本兜底线,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把民之所望作为施政所向,把政府职能更多转向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小额担保贷款、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公共就业服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整合劳动维权资源,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完善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切实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健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责任体系,完善职工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推进社会保险自助缴费系统向街道、社区和银行网点延伸,提高社会保险服务水平。推进计划生育家庭综合保险,完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加强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快“五险合一”步伐,推动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

  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抓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加大市场化租赁补贴和社会存量房筹集力度,新建保障性住房223套。健全保障性住房监管机制,提高分配使用的公平合理性。全面排查和协调做好老旧住宅的水电气暖配套及修缮工作,加强低洼院落和危房改造,确保群众居住安全舒适。

  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适时提高困难家庭临时救助标准和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整合救助资源,建立联合帮扶机制,为困难群体提供劳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综合服务。完善经常性社会捐赠、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发挥区慈善协会作用,健全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继续开展“两联一包”扶贫,做好扶老、救孤、助残、济困等工作。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扎实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进一步掌握我区人口发展变化状况。加快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机制,关心和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困难。深化“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房管人”模式,引导流动人口加强自我管理、开展互助服务,促进有序流动,保障合法权益。

  (七)统筹兼顾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积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区为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编制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深化“三名工程”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开展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3所公办幼儿园,努力打造莲湖优质教育品牌。

  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建成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抓好全民健身广场、街道文化站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办好莲湖文化艺术周、武术大展演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技比赛,加快创建“中国武术推广基地”。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抓好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三级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有效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作用。完善中西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继续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发挥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中心作用,加大行业协会、民间组织和公益志愿组织培育力度,年内入驻社会组织达到30家。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事项。编制养老服务业行动计划,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事务管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物价、人防、兵役、双拥、机关事务管理、妇女儿童、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都要有新进展。

  (八)持之以恒重法治树新风,提高政府依法履职能力

  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法治、服务和责任意识,树立勤政为民、高效务实的良好形象。

  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切实办好各级各类建议和提案。建立科学严谨的法治政府建设评价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推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增强行政执法公信力。进一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功能,发挥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作用,推行社区法律顾问制度,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

  推动高效施政。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确保完成整改任务,形成反“四风”长效机制。优化“一厅三中心”等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机制,抓好网上政务服务公共平台二期建设,建立企业联络员和项目跟踪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继续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集中财力保民生、促发展。加强政府绩效管理,落实目标责任管理、首问负责、按期办结、责任倒查追究等制度,做到有权必问责、问责必从严。

  坚持廉洁从政。始终把干事创业谋发展作为从政为民的最大责任,坚决反对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不良风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资源密集领域的监察审计,深入推进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腐败。区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干净干事,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任务艰巨光荣,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考验并存。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并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努力在新常态下谋求新作为、取得新业绩、开创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