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莲湖区第三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意见的公告
来源:区民政局 开始日期:2024-12-17 截止日期:2024-12-23 状态: 已截止

按照西安市地名委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安市第三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认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区政府工作要求,莲湖区区民政局征集梳理了火烧碑村等4个地名,完成了登记、专家论证等环节,并会同区文旅(文物)、住建、地方志等相关单位进行了部门评审,形成了莲湖区第三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予以公布,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时间:2024年12月17日-12月23日

联系电话:029-87247309(工作日上午9:00-12:00,下午14:00-18:00)

联系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民政局庙后街169号社会事务科

附件:莲湖区第三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西安市莲湖区民政局

2024年12月17日

莲湖区第三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历史地名

(一)火烧碑村

火烧碑村,现名火西村,是火烧碑西村的简称。此地原系秦始皇所筑楚宫的所在。秦国灭楚后,嬴政为炫耀他的奇勋伟业,特地兴建了一座楚宫,将从楚国掠得的奇珍异宝和美女全都安置其中,还在宫前立了一块高大的功德碑。项羽入咸阳后,见到此碑,十分恼火,便下令拆毁宫殿,焚烧此碑。因碑遭火烧依旧残存,故得名火烧碑。明清时,此地渐成村落,因以得名。曾分为火烧碑东村、中村和西村,后合并统称火烧碑西村,简称火西村。

2009年4月,火西村撤村建居,成立丰禾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划归莲湖区红庙坡街道办事处管辖。

(二)影山楼

影山楼遗址,位于西安市西郊大庆路远东公司对面家属院西控甲楼大院西南角。遗址现存主体是一座横长方形的夯土台基,东西残长约240米,高出周边地面5-10米,两头稍高,呈长方形平台状。建筑应是利用秦旧址修建的西汉早期建筑,后经屡次维修和改、扩建,汉末全部废弃。该遗址在原长安城未央宫正南方位1000米处,西安门大道西侧。据传,修建此楼是为了避免在未央宫直接看到终南山,以阻挡“妖魔”冲煞。“影”即“遮挡”意。

影山楼为西汉王朝所建,年代待考。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八月,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军进攻长安,城内市民起义响应,攻入未央宫,王莽逃至渐台被杜吴杀死,新莽政权灭亡,影山楼也于战火中焚毁。

二、古路街巷

(一)西关正街

西关正街,位于西安市莲湖区西关街道辖域,是西安市东西向中心轴线向西延伸的城外重要路段,属于交通东西走向主干路。该路段唐代时为西出顺义门的大街。唐末韩建重建长安新城,长安县署移至此街。至明洪武四年(1371年)长安县署移入城内西大街前,该路段一直是长安县衙前的主街。明末1642年,陕西巡抚孙传庭兴筑西安城西、南、北三个关城,并维修东关城。该路段遂为西安西关城的主街。因是西关城内中轴线上所建的大街,由西门直通西关稍门,故得名西关正街。1966年曾与丰镐路合称抗美路;1972年恢复原名,一直沿用至今未变,2004年拓宽重建,形成现有规模。

(二)自强西路

自强西路,是北关正街什字以西的一条东西走向主干路。东起北关正街中段西沿,与其垂直相接;西至星火路南段东沿,与其垂直相接。该路段初建于民国26年(1937年),夯土路面,宽10米,命名为自强路(含北关正街以东部分)。1955年翻建,长2180米,路宽21米,铺碎石路面,与北关正街以东部分各自命名;1962年加宽9米,沥青铺面;1974年翻建部分路基,全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形成现有规模。名称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因居北关正街西侧,故得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自强西路的来源与玄武门之变和抗日战争有关。在历史上,自强西路曾是唐长安宫城太极宫北垣之内的一部分,与之平行。北距太极宫的北门安礼门至玄武门一线约130米。秦王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自强西路西段的两侧。关于“自强”两字的由来,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934年,杨虎城主政西安,修建陇海铁路。周围的道路都是土路,下雨天不仅湿滑,而且还有积水,给往来乘坐火车的人带来不便。这时,一个叫作黄自强的人自发组织这里的村民用煤渣把泥土路铺上,并将道路拓宽,后人根据黄自强的名字把这条路称为自强路;另一说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西安人为了表示抗战的决心,将城北的道路称为自强路,取意自力更生,发愤图强。